小石 发表于 2012-4-13 15:58:47

“性”相远 男女的性差异

性乃基本的生物使命,为何不同人对性的态度却天差地别?问问Mairi Mcleod吧。
卡萨诺瓦之流纵情声色并以此为荣,另有些人则自傲地宣称坚守贞节。不过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不愿意将个人对性的看法广而告之。好吧,如果你认为对性的态度纯属私人问题,请往下看。前不久英国杜伦大学的Lynda Boothroyd与同事发表一项研究说,无论男女,多数人只要看看他人的肖像就能即刻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托付终生或更有兴趣来风流一夜。
我们究竟是怎样基于如此微量的信息来作出评判的,对此争议尚存,而Boothroyd的研究无疑提供了一条线索。她发现,那些给人感觉更有“男人味”的男性与更富有“魅力”的女性更容易被评价为性关系比较随便的人,事实呢也往往就是如此。
准确读懂他人对性的态度是种神奇的天赋,益处显而易见:我们能借此选上对性关系有相同期待的伴侣。而这种天赋同时引申出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不同人对性的态度会有极大差异?答案并非型男索女机会更多那么简单。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禁欲有的人滥交呢?我们对性的态度多大程度上有赖于文化,教育,个性,年龄,性别这些因素呢?
Jeffry Simpson和Steven Gangestad分别是德克萨斯A&M大学与新墨西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属于从科学角度看待性态度的头一批研究者。早在1991年,他们两位设计了一份问卷用以评测人们对两性问题的开放程度,命名为“社交性尺度”。他们发现某些态度与行为相关联:和很多人上过床的人在交往过程中较早进入本垒的可能性更大,同一时期有多位性伴侣的可能性也更大,同交往对象的关系也更可能是缺乏了解、承诺、爱和依赖的。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02/clip-image001-thumb.gif
男性的社交性尺度得分通常高于女性,进化生物学家认为这很好解释。尽管男性通常对子嗣的投资相当大,可想当上爸爸需要做的无非是一夜工夫,所以男性迫于强大的进化压力而追逐于短期关系。反之,女性承担着怀孕和哺乳的重任,不同文化都认同照顾孩子基本上属于母亲的事。所以女性理所当然地要谨慎挑选性伴侣,否则可能会被扔下,独自承担照顾孩子的重任。
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女性也能和男性一样放得开。事实上,男女的社交性尺度得分有很大交集,性别间得分差异小于同性别中的个体差异。有些研究人员正试图从生物学和进化的专业角度解释其中的微妙之处。
举例来说,女性对随意性关系的兴趣会随时间有很大变化。其时间背景提供了一条线索:那些暂时玩玩的人可能在那个时间段具有生物进化优势。若干研究显示女性在排卵期前后蠢蠢欲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尽管没有证据显示这是有意识的行为。不仅如此,布莱德利大学(Bradley University)的David Schmitt认为,女性更加偏好外形阳刚、对称性好的男性,而这两点正是拥有优良基因招牌。他推测说可能女性有双重策略。“抚育小孩很费力气,为了干活不累,人类男女搭配。但是,女性可以在排卵期前从短期配偶处获得优秀的基因——可能优于丈夫的更好基因。”
还有好玩的。Schmitt搜集了跨48个国家的男女在性行为方面的数据,发现男性的社交性尺度得分在奔三时最高,而女性最有可能出轨的时期在30出头。“这个时间点刚好就是受孕可能性开始快速下降的拐点,也正是怀上有遗传问题或先天不足的孩子的风险开始增大的时间点。”Schmitt说。当然,很多女性会在年纪更大些的时候怀孩子,但Schmitt认为女性社交性尺度的提高反映出进化的繁殖策略,即最大限度地增加她们怀孕与生育健康宝宝的机会。
这么看来,或许有那么些阶段女性可以由更开放的性关系得益。可是,社交性尺度的个体差异又如何解释?为什么有些女性不管什么时候都比人家更随便呢?既然说到这点,男性个体间的差别为什么也那么大呢?
因素之一是个性差异。根据英国纽卡斯尔大学Daniel Nettle的说法,乱交的男性性格很外向,神经大条,不太随和。Nettele说,“外向性格带来乱来的欲望,神经过敏程度低代表不太在乎所作所为,不随和意味着不会真正为周围的人考虑,不把欺骗配偶当回事。”Nettele认为女性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但还有一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需加以考虑,即开放程度。这一点是说得通的,因为乐于接受经验的人也更乐意于开拓新的关系。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02/clip-image002-thumb3.gif
早期家庭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社交性尺度。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发育心理学家Jay Belsky认为,成长于充斥压力与变动的环境,比如缺少父亲的家庭或不断有争执冲突的家庭,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会得到早生多育的生物讯息,因为没有必有期待一种良好的长期关系。“相关的跟踪研究已经提供新证据显示,”Belsky提到,“四岁前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更可能早熟,满15岁后性行为也因而更不受约束。”
Schmitt的调查支持了这一观点:“在所有文化中,排拒型依附1得分高的男性,也就是认为自己很重要而他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投资的男性,更倾向于短期关系或社交性尺度得分更高。”这种不安全感被认为来源于童年时代由于父母缺乏责任感或难以对家庭提供稳定的投入而造成的压力。他还补充到:“安心的男性更倾向于一夫一妻制。”女性的情况与此类似,决定因素在于信任感。“能高度信任他人的人会实行一夫一妻制。”Schmitt说,“而难以信任他人的人则更有可能在社交性尺度上表现开放。”
另一个与社交性尺度密切相关的因素是阳刚程度。Boothroyd发现面孔男人味十足的男性在社交性尺度上获得高分,女性似乎也有同样情况。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Sarah Mikach和Michael Bailey研究了女性的社交性尺度与其长相、感觉或行为的“阳刚”气质有什么关系。他们发现异性恋女性中性伴侣越多的,越有可能表现得像个男人婆。(惊!大惊!)
有研究人员论述说,那些女性可能是由于早期(有可能是胚胎期)接触雄性激素比如睾丸激素造成了行为举止十分男性化,因为雄性激素塑造了典型的“男性”大脑,有别于百分百的“女性”大脑。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Andrew Clark的发现支持了这一看法:社交性尺度得分高的女性其食指与无名指的长度比值更小——有些研究人员相信这个比值反映了出生前接触的睾丸激素更多。
并不只是出生前的睾丸激素水平才会导致个性差异。内华达大学的Peter Gray与其同事检测了已婚男性与已为人父者的唾液样品,发现他们的睾丸激素含量低于其他男性。因为很多哺乳动物的竞争行为与交配行为都与睾丸激素有关,所以研究人员设想父亲的睾丸激素水平低有利于他们为孩子倾注更多能量。而Gray的另一项研究又表明,有妇之夫在外头猎艳时睾丸激素水平会升高。那么,是睾丸激素低于平均水平的男人更可能步入婚姻呢,还是有承诺的关系降低了男人的睾丸激素水平?“猴子还有老鼠的情况是这两方面互为因果。”Gray说。人类的相关数据还极少,不过他相信会是一样的情况。
无论睾丸激素的产生是否和男性处于何种关系有关,激素看上去以另一种方式确实影响了社交性尺度。有一些证据显示高水平的睾丸激素塑造阳刚的外貌,大家也知道外形阳刚的男性又特别吸引寻找短期关系的女性。那么他们会因为受诱惑机会特别多而屡屡难以把持吗?
“女性性约束程度通常与其外表魅力没有关系。”
Schmitt提出外表男人味十足又周正的男性可能在青春期就会开始意识到自己拥有吸引女性短暂风流的优势,哪怕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么,他们(至少在年轻时候)走了桃花运。同时,那些难以吸引女性来快活一场的男性大概只好满足于一夫一妻制了。
那么,绝代佳人们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一方面,你可能寄希望她们用美貌吸引一位既有优良基因又愿意专一不二的伴侣;另一方面,就像男性一样,她们也许会招蜂引蝶制造更多性爱的机会。Boothroyd的研究确实揭示了美女们的社交性尺度得分最高。然而她也指出,她的受访者都是些20出头的女大学生,很可能还没到想要结婚生子的年龄。此外,其它研究也暗示了女性性约束程度通常与外表魅力没有关系。
争论还在继续,Schmitt认为女性魅力与社交性尺度的关系将会有所增强。他指出,女性无疑同男性一样进化出从短期交欢中寻求收益;他辩称,一旦社会观念更加自由平等,女性会表现出这种偏好。“女性的短期交欢历来受到压制,各种双重标准摆在那里:男性搞一夜情可以被人们接受但女性做同样的事情却不可以。”Schmitt说,“一旦你给予妇女充足的资源和充足的儿童日常保育等等来解放社会,就会看到男性和女性的社交性尺度分数都很高。”这正是他与同事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发现,其中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富于极端自由的态度和不受约束的性习俗。
英国圣安德鲁大学的Fhionna Moore还发现,女性的地位影响她们的择偶喜好。女性掌控个人经济的能力强,则更倾心于男性的外表魅力而非经济实力。Moore对此给出一种有趣的推论:假如增加女性的经济实力,帅哥在风流场就会更吃香,于是男性会对外表投入更多。鉴于男性美容产业的蓬勃发展,貌似男性已经开始下功夫了。
文化的演变无疑带来了人类行为的改变,然而我们应当期待某天达到男男女女对性具有同样开放态度的境界么?“我相信,假如我们设计一份问卷评测‘与你心目中长相出色的社交名流只享鱼水之欢不求天长地久’,然后让大家来回答,在许多国家哪怕是当前社会,也可能由临近排卵期的女性获得最高分。”Schmitt说。
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女性承担着怀孕与哺育子女的责任,所以也很难设想男女对一段关系的期待的差异将来终会消失。
图注:
1. 男女性均进化发展出寻求婚外配偶的机会
2. 抚育幼子所需甚大,为此父母亲需要建立有承诺的关系
3. 外向性格者,无论男女,都更倾向于在性上的冒险
译注:
排拒型依附(dismissing attachment):
心理学家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将成人的人际依附风格按照(1)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意像 (2)正向或負向的他人意像分为四类(attachment prototypes),分别是:
1)安全依附(secure):对自己与对别人都有较正向的看法,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可爱的,而别人则通常是可接纳的。
2)焦虑依附(preoccupied):认为自己是没价值的﹑不可爱的负向自我意向,而对别人则为正向的评价,此类型会寻求他人的接纳并藉以肯定自己。
3)逃避依附(fearful):一方面对自己是没价值的﹑不可爱的负向自我意象,而另一方面又认为别人是不可信赖的,藉着逃避和别人的亲近,也保护自己免受预期中来自别人的拒绝。
4)排拒依附(dismissing):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可爱的正向自我意像,但却认为别人是不可信赖和拒绝接纳的,同样会逃避合别人亲近,却是保护自己免于失望,维持一种独立自足与不易受伤害的状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性”相远 男女的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