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uixinli 发表于 2013-2-21 16:48:04

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注重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心理问题,以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活跃的气氛,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这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在愉快的情绪中进步。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谁能举几个例子?
  生:……
  师:你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应该怎样计算吗?
  师:
  +,
  这道题与以前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比,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
  师:不会没关系,请你试试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成功解决问题的同学将得到一份奖品;就是做错了,只要努力,也能得到―份奖品。
  (学生思考、讨论)
  师:大家有办法了吗?
  生:我觉得可以试着借助通分的手段,把他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就能相加了。
  师:你能试着说明这个猜测是正确的吗?
  生:
  ……
  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成功的找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大家表现的都很优秀,老师给大家颁发的奖品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生:(笑)。
  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较容易地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而这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正可以使学生不再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枯燥、沉重的负担,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提供活动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习热情就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操作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渠道获得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苏教版教材
  “如何判断一个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时,课文中给出的
  “通常每4个年份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个结论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对判断方法的理解,我让学生研究“能不能找出一种比课文中更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交流研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从不同渠道获得了判断方法:“公历年份的后两位数除以4(如果后两位是0就用前两位去除),没有余数的年份就是闰年,有余数的年份就是平年。”这样的表述就很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让学生继续研究:“我们寻找到的方法和课文中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再次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同桌讨论,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3、结合教材的特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的,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创造出学生学习的情境,营造出学生活动的空间,就可以有效地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塑造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给学生实践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苏教版教材中有一道习题:图中小朋友们排成一队,有一个小朋友说:“我前面有1人,后面有4人。”老师问: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上来演―演,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题意、明确算法,这要比起指导学生看书做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会高得多,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得多。这样演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
  4、巧设学习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一些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一味地鼓励之下,很容易形成自满的情绪,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阻止这种不健康心理的潜滋暗长。
  例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大多数学生在都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后,心态变得很浮躁,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他们觉得画圆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无疑这种心态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于是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你能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吗?“这还不简单,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拿出圆规和直尺很快完成任务。我继续增加难度:“只给你一把直尺,你能在纸上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吗?“能”学生再次异口同声的回答,当他们开始操作……拼命想要画出来,可就是不行。浮躁的心态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适时进行提示:“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一个圆呢?”通过思考、分析、交流,得到画法,并且进一步明确在画圆过程中“定点、定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其实,老师“为难”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承受挫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有助于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总之,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就必须做到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做到扎实有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