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于 2014-10-31 09:24:31

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满生命情怀宿州市第三中学 夏 德 澍

本帖最后由 心理健康教育 于 2014-10-31 09:26 编辑

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夏 德 澍 ( 宿州市第三中学    电子信箱:29783@qq.com ) 摘要: 如何理解生命教育中 “生命”的意蕴呢?现在的教育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的成功而缺少对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注,缺乏对学生个体心灵的关注。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观。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生命情怀。正是为我们教育实践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生命教育    精神生命   生命情怀
引言
5.12汶川地震,在相当意义上震醒了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全面推进生命教育, 国民教育系统中尝试开设《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必修课程,建成“三生教育”。 以中学生的当下生活为出发点,它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一、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1.1 生命教育关乎一切“有生之命”
如何理解生命教育中 “生命”的意蕴呢?
中国古代的庄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命”为中心,将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人 类 与人 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且认为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说,每种以生命的形式存在着的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人的生存要依赖其他生物。从而实现自然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如果 人 类 对其他物种采取过度、甚至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那么我们所迎来的必将是 人 类 文明的终结。所以,“生命”就应包括一切生物界的生命,即人之生命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的生命。
我们在教育领域内谈“生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生命”就是“人之生命”。如果我们仅仅从“人之生命”的角度去看待生命教育,从而试图实现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不全面的、有失偏颇的。在当今社会中,漠视生命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教育领域当中。在现代工业文明与科技文明的推动下,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残杀各种动物,造成大多物种灭绝,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逐恶化。人 类对于自然以及其他动物生命的忽视与践踏可谓是触目惊心。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 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中国黄土高原,4000多年前曾有4.8亿亩森林,而今,这里是一片秃山荒岭,风吼沙飞,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繁茂景象。
史怀哲说:“过去那套只关心我们与其他人关系的价值系统是不完全的,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只有立足于‘敬畏生命’这一观点,我们才能倾其所爱,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建立一个灵性的、人性的关系。”敬畏的本意是敬重与畏惧,它包含着人对某种伟大而神秘的力量所产生的那种崇敬和谦卑感,正是通过对其他生命的同情与关切,人把自己与世界的自然关系提升为一种有教养的精神关系,从而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生命情怀也正是生命教育要着力在每一个中学生心中唤醒和发展的。
1.2 生命教育是为中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本文获得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满生命情怀宿州市第三中学 夏 德 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