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67|回复: 0

你有“失业恐惧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9 08: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找工难!”在被金融危机阴霾笼罩的2009年,全国有超过700万毕业生就业,其中在广东就超过50万人。最近,省内媒体纷纷报道,广东30万大学生仍未找到工作,本科生签约率只有7.61%,研究生的签约率也只是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目前在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弥漫的“失业心理恐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就业“寒冬”中诞生的“毕婚族”、“飞特族”等一系列新词汇,也向人们展示出形形色色的就业心态。
  无论如何,金融危机总会有消退的一日,但漫长人生中,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却是一门值得终身学习的功课。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从网络上流传的“面霸”、“海投”等词汇和笑话当中,读到了不灭的希望和谐趣的火花。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人,好运!加油!
  
  关于就业的网络新词
  海投:不加选择地向各大公司发出简历,被学生们戏称为“海投”。经常参与“海投”的,被称作“投霸”。
  面霸:指那些常常去面试找工作的人;也指那些没有获得面试通知,却强行参加面试的求职者。
  拒无霸:多次面试都不成功但是仍然不气馁的人。
  群殴:一对多的面试模式。一些公司喜欢在面试时,让一组学生坐在一起,出一个题目,然后以团队为单位让大家讨论。以“群殴”为代表的招聘方式,在跨国、外资企业当中很流行。
  面经求职者把面试经验写下来发布在BBS上供他人参考。每年毕业生求职期间,此类帖子都成倍增加,成功的应聘经验、精彩绝伦的回答还会被整理收录到论坛精华区。
  关于面试的小笑话
  经理:今天你的面试到此结束了。
  A:这么快啊?
  经理:对不起,我们是海选。
  A:哦,没事,我也是海投。
  经理:……
  经理:我们这里需要的是有实践经验的人。
  A:诗仙李白写过词吗?
  经理:他是诗人,并没有写过词。
  A:那你就敢保证李白不会写词吗?
  经理:不敢保证。
  A:那就对了,你也不能说我没有经验就一定干不好这份工作。
  经理:……
  经理:我感觉你并不是很想得到这份工作。
  A:你说对了。
  经理:那为什么来这里面试?
  A:我只是想试一下对于我没有把握能干好的一份工作我有多大几率能得到。
  A:最近和几个同学讨论薪水,人家说的都是“美元”,我却以为是人民币。
  B:那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我更丢脸,以为他们说的是年薪,后来才发现他们说的都是月薪!
  “我把简历投在沙滩上,被浪带走了;我把简历投在草坪上,被风带走了;我把简历投在天空里,被白云带走了;于是乎,我把简历贴满了大街小巷———我被城管带走了!”
  “今天不海投,明天就投海”。———“海投”口号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面霸”心得
  现象分析
  就业压力不是病,病起来很要命
  “人才市场的停车场里,横七竖八停着各处来的自行车、助动车。门口排队的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把门口塞得很满。厚厚的履历表用各式的夹子夹着, 一捆一捆地,填没了这只手和那只手之间的空隙……那些毕业生大清早骑自行车出来,穿越了半个城市,到了人才市场,早饭也不吃一下,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今年初,一篇改编自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描述毕业生求职艰难的文章,在各大网站上广为流传。这篇文章道出了严峻的就业现实,反映了芸芸求职大军中各式人等或悲观失望、或愤懑不平的心态。
  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心理咨询机构发现,由于就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困惑,抑郁案例呈上升趋势,其中有应届和历届毕业生,也有遭遇裁员的职场人士。招聘会人山人海、无数次简历投递都石沉大海、面试遭遇一次次挫折……这些相似的经历,使不少人出现迷茫、失落、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以及失眠多梦、头晕乏力、食欲下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虽然医学上没有“失业恐惧症”这种说法,但严重的失业压力可能会诱发抑郁症、强迫症等人格障碍。如果沮丧情绪持续超过一两个月,就可能出现自闭、情绪失控等情况,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拜卧佛求“Offer”,群体行为影响求职心理
  令专家们深感忧虑的是,如今笼罩在全社会的“求职阴云”,在大学生以及社会各阶层中似乎形成了一股潜滋暗长的“气场”,求职压力不仅表现为对个体的影响,而且对于群体行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据报道,今年从年初一到元宵,广州不少高校应届毕业生,携带简历到光孝寺、六榕寺“秉香膜拜”,烧六炷高香,希望找工能“六六大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卧佛”谐音“Offer(聘用合同)”,于是光孝寺内的汉白玉卧佛殿吸引了众多求职心切的人士,前来朝拜之人络绎不绝。大学生“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举动,在网上引起了各方热议,支持者认为适当的心理安慰有利于减缓压力,反对者指行为荒唐。人们在就业高压态势下流露出的无奈和不自信,还是换来了诸多同情之声。
  白领阶层当中也出现了类似“随大流”的情形。从去年年底至今,裁员传闻制造的恐慌气氛四处飘荡,不少人为了保住饭碗,纷纷主动加班,废寝忘食,放弃休假,甚至主动提出不要分红,期望以这些举动向公司高层“表决心”;而部分国企和外企的女性,更是利用法律对怀孕生育的“福利”条款,突击怀孕, 以避免裁员。而另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女性,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则选择了牺牲或推迟生育计划。有评论指出,要用下一代的小生命作为对抗裁员的砝码,实为人生一大悲哀。
  “毕婚族”、“飞特族”,你是哪一族?
  社会学家认为,被异化的生活与社会结构,往往带来族群分化的“马太效应”。在“就业恐慌”潮中,一批“新族群名词”应运而生。获得日本芥川文学奖的80后新人青山七惠,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中反映了一名“飞特族”(freeter,指没有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此书在中国迅速走红。
  另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名词叫“毕婚族”———大学毕业生从“毕业就分手”走向“毕业就结婚”。喊出“上午找工作,下午找老公”的女生,则把结婚视为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一步。这是深谙现实生存之道的高妙策略?还是功利主义、浮躁心态滋生的短视之举?观点和态度必定因人而异,但动荡时期人心对于精神支柱的依赖,却是如此分明而不容置疑。
  此外还有敢于横闯一切面试现场、号称“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上”的“面霸”族;失业在家,借游戏、动漫、网络、电视剧逃避现实压力的“御宅族 ”;及时行乐和消费主义的代言人“月光族”和“星光族”;迷信学历证、技能证、等级证等证书的“本本族”;压力无处宣泄或情感冷漠,不得不在周六抱团,观看戏剧或朗诵诗歌抱头痛哭的“号哭族”;一碰到压力就崩溃的“草莓族”及其近亲“柿子族”……无论这些词汇蕴含着多少幽默意味,起码证明给这些族群起名的人,心中还保留着一丝对生活的乐观和坦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5-5-3 19:30 , Processed in 1.1613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