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87|回复: 0

[书籍]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 罗伯特.巴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4 06: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作      者:(美)巴隆,(美)布兰斯科姆,(美)伯恩 著,邹智敏 等译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8-01版      次:1印      次:1印刷时间:2011-08-01字      数:页      数:364开      本:16开装      帧:平装 I S B N :9787111353201

购买途径:淘宝网  当当网 亚马逊 或联系QQ516700963为你代购

编辑推荐
  
  这部《社会心理学》高达12版,作者认为其经久不衰来自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对社会心理学最新发现与理论的不倦追赶;其次是对同行与读者意见的重视;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即三位作者坚持亲身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实践。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已经从曾经的边缘地位进入现代心理学的核心,因为它揭示个体的心理机能,丰富我们社会的灵魂。通过严密的实验和实地研究,社会心理学家证明,要全面了解行为就必须认识环境、内容和文化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不像心理学其他领域那样只强调个体作为分析单位,而是在社会背景中去探索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实际上是在经营心理学的“百货商店”,把心理学免费送给大家,使普通大众能够终生享用。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适合于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及考研生。


作者简介
  
  罗伯特 A.巴隆,(Robert A.Baron),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心理学和管理学教授,艾奥瓦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教于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曾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的项目主任。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出版了48部书。
  尼拉 R.布兰斯科姆(Nyla R.Branscombe),美国堪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普渡大学心理学博士,曾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社会与人格分会年度最佳出版奖,现为《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杂志副主编。
  唐 R.伯恩(Donn R Byrn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他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得克萨斯大学、普渡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他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出版了14部书。
  邹智敏,博士,中山大学心理系讲师。2005年7月获得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基础心理学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系接受博士生联合培养。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讲授“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其主要研究关注于社会认知与决策、社会情绪以及中国人的自我等领域;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文章5篇,参与译著6部。
  侯玉波,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一香港青年协会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领导及老年研究,主持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参与8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国内外著名的心理学期刊如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Cognitive Sc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一篇曾获得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The 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Issues)2004年度唯一的优秀论文奖。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上发表评论性文章10多篇,出版专著近10部,组织翻译心理学名著4部。


媒体评论
  
  最时尚的思潮与久经考验的古老真理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菲利普·津巴多


目录
  
前言
第1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生活中的科学
1.1 社会心理学: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做什么的
1.2 社会心理学的前沿
1.3 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解答问题:通过研究增长知识
1.4 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地位
1.5 对知识与个人权利的渴求: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第2章 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2.1 图式:使用和组织社会信息的心理框架
2.2 启发式:怎么减少社会认知中使用的资源
2.3 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社会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
2.4 社会认知中潜在的错误来源:为什么绝对理性比你想的要少
2.5 情感和认知:情绪怎么影响思维,思维如何影响感觉
第3章 社会知觉:感知并理解他人
3.1 非言语交流:表情、目光和手势中的不言之语
3.2 归因: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
3.3 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整合他人的一切信息
第4章 自我:理解“我是谁”
.4.1 自我呈现:管理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自我
4.2 对自我的思考:个体与社会认同
4.3 自尊:对自己的态度
4.4 社会比较:我们如何评估自己
4.5 当自己成为偏见的对象
第5章 态度:对社会的评估与反馈
5.1 态度形成:态度是如何发展的
5.2 态度何时以及为什么会影响行为
5.3 态度如何引导行为
5.4 说服的艺术:态度是如何被改变的
5.5 抗拒说服
5.6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控制
第6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起因、影响和消除方法
6.1 不同群体的成员如何知觉不公平
6.2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6.3 偏见和歧视:对社会群体的情感和行为
6.4 为什么说偏见可以避免:应对偏见的技巧
第7章 人际吸引和亲密关系
7.1 人际吸引的内在决定因素:归属的需要和爱的基本角色
7.2 吸引的外部决定因素:时空接近性和可见的性格特征
7.3 人际互动的因素:相似性和互相喜欢
7.4 亲密关系:家庭、朋友、爱人、配偶
7.5 人际关系:家庭和朋友
7.6 浪漫关系和爱情
7.7 婚姻:从此将会幸福--或并非如此
第8章 社会影响:改变他人的行为
8.1 从众:群体对行为的影响
8.2 依从:有求必应
8.3 象征性社会影响:我们是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即使他们不在场
8.4 对权威的服从:如果命令你去伤害一个无辜的陌生人,你会这么做吗
第9章 亲社会行为
9.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
9.2 应对突发事件:旁观者会帮忙吗
9.3 影响助人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9.4 长期献身于亲社会行为
第10章 攻击:本质、原因和控制
10.1 攻击理论:寻找暴力的根源
10.2 人类攻击的决定因素:社会、文化、个人和情境
10.3 长期关系中的攻击:欺侮和工作场所中的攻击
10.4 工作场所的攻击:工作中伤害他人
10.5 攻击的预防和控制:一些有用的技巧
第11章 群体与个体:归属的结果
11.1 群体:我们何时加入,何时离开
11.2 加入群体的好处--群体能为我们做的
11.3 他人在场的影响:从任务表现到身处人群中的行为
11.4 社会懈怠:让其他人来做这份工作
11.5 群体协作:合作还是冲突
11.6 群体中的公平:其特点和影响
11.7 群体决策:如何发生及所面临的陷阱
第12章 社会心理学:原理在法律、健康和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12.1 社会心理学与司法系统
12.2 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12.3 社会心理学与工作领域/351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4-26 00:16 , Processed in 1.2071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