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61|回复: 0

[论文]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合肥八中李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1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李  妮
(合肥八中,510094481@qq.com
摘  要:只有为学生真实有意义去设计教学,以细微来触动学生,并在预设实现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验性表达、个性化解读,使教与学时刻处于思考、发现的状态,使学生领略和感悟的自然生成往往比教师事先预设更生动、更有说服力。这才是师与生、教与学相生相长的理想境界,是收获大于预期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过程,心理体验,预设,生成
引  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遇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反思自己的示范课以及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发现大家作为教师所追求的课程价值取向,即:完美呈现预设,相机加些生成。教学中每个教学步骤、学习内容都是固定的,时间、方法也是确定的,甚至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是预设好的,只为顺利完成预案,显现预期效果,制造教学圆满完成的外在印象。
     倪文锦教授在《问题与对策——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一文中也指出,“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的因果链条,因此一次性地通过教学手段一般不能直接得到与目标完全一致的结果”,“成功的教学过程总是通过反馈逐步实现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我们的课堂却习惯于编制线性的因果链条,习惯于满足一次性地通过教学手段就达成与目标完全一致的结果。这就必然形成“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想什么”的局面,教师想要接收的是预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面对学生真实的学情。这样的课必然导致预设重于生成。预设之重要毋庸多言,但这样的预设,并不是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为生成”的预设,并未给生成创造更多条件,更多是在课堂上按预设的线路演绎既定的教学内容,务求预设步骤环环相扣,严丝合缝,颇为精致,甚至沦为一场表演,看上去很美!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从备课开始调整,每节课课程目标设计的很小,心理体验活动也设计的很细小,不急于给学生很多东西。以细微的素材来触动学生,教师一定要慢下来,因为此刻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下面以我设计的一堂《天生我材必有用》为例来阐述我调整设计思路后的心理体验课程。
 一、教学构思
这节课和自信有点区别,是自信的前奏,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有价值的,然后才能调动他的自信(调整原有的道理环节)。通过《天生我材必有用》这节课唤醒学生价值感的意识。本节可以是室内的团队辅导课,也可以室外活动室。课程设计只有一节课,时间是45分钟,所以教师不可能做很多,主要是想对学生有所促动,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的意识。一节课不是教师把什么道理都说到,认为学生肯定会有收获。学生不参与活动就仅仅只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会有体验和感受。
二、设计过程

本文获得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doc

34.5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积分: 经验 1 点, 开心果 1 个, 好学币(HXB) -3 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3-29 15:27 , Processed in 1.2676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