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合肥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在合肥第十七中学举行,三位高中心理教师围绕“考后心态调整”这一共同主题,分别带来三节不同设计的心理课,五十余位来自合肥市各个中小学的心理教师参与了本次观摩学习。 早上八点十分,老师们陆续到场,合肥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人、市心理健康教研员李妮老师对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表示欢迎,并向参会的各位老师宣传介绍了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她倡导各位心理老师加强沟通联系,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同学校之间开展学生讲座、团体辅导、教师培训等活动,共同推动合肥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11月中下旬,各个学校纷纷举行期中考试,学生们的心情也因为考试成绩而发生起伏变化,那么考试之后究竟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整呢?本课心理课教研的主题选择——“考后心态调整”十分贴近现阶段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 考试之后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呢?是得瑟显摆还是哭爹喊娘,是人品爆好还是饿鬼投胎?来自合肥一中的陈圆圆老师,首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小组合作演绎考试的不同情绪感受,学生们精彩的现场表演令人称赞,活动设计使得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和调整。接着,陈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考后心态,学生们进行了踊跃的发言。最后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些调整心态的好方法,认知调整、打破限制性思维、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倾诉、寻求他人帮助等,并祝愿同学们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试总会带来紧张,那么紧张情绪到底好不好呢?来自合肥八中的张晓哲老师首先通过“抓手指”的小游戏让学生体验紧张情绪带给我们的乐趣,让学生明白适度的紧张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热情和能量。接着,张老师结合学生咨询经验总结概括了四种典型的考后不良心态,而到底如何调整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学生们给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到底什么因素会影响考试的成败呢?努力、运气还是环境?来自合肥北城中学的谭松林老师通过心理学中的归因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考试认知,把成功归因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学习动力。谭老师让学生现场体验音乐冥想放松,消除学习和考试中的不良情绪,通过石头与雕像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辞辛苦的努力对人的改变。课堂最后,学生们写下这节课的感受。 最后,庐江二中的李晓燕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点评。陈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强,对学生的问题把握清晰,应对措施有效。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发现很多调节心态的方法,团体的分享交流帮助学生收获了适合自己的答案。谭老师的情绪饱满、语言感染力强,营造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密切。
李妮老师 郭园园老师 张晓哲老师 谭松林老师 李晓燕老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
GMT+8, 2025-5-4 18:41 , Processed in 1.1135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