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09|回复: 0

父母最好别把孩子的任性当个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0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现在的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所谓“有个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见,在碰到问题时,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与合理行为,不违心屈从,不随风摇摆。个性表现的方面很多:有善良、勇敢、诚实、守信等。

  任性虽然也表现为坚持自己的想法与行为,却是无理取闹,所坚持的不是合理的观点和行为。

  显然,天天爸爸还没有真正理解“任性”与“个性”的本质特征与本质区别。天天也并不是“有个性”,而是非常“任性”。爸爸已经承认错误,可是在爸爸的再三恳求下,天天就是不听,这显然是一种任性的表现。

  挖一挖任性的根

  遗传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处于心理反抗期

  正常情况下,宝宝两三岁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如要自己吃饭,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处处以自我为核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他人妥协,自己满意为止。

  后天养成

  父母对宝宝溺爱、娇惯、放任、迁就。

  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宝宝的逆反心理,不管你说的对不对,他都不愿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

  父母蔑视宝宝的人格,总爱讽刺、挖苦、责骂他,或者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你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宝宝虽然心里明白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拧”着来对抗。

  父母平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在潜移默化中,宝宝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错把任性当个性

  把宝宝的缺点看成优点,宝宝越是强硬,越感到他有“个性”,助长了任性行为。

  任性的解决策略

  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

  如果不尊重宝宝,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认,这样宝宝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宝宝

  如果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你无原则地迁就他,渐渐地,宝宝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蛮横。因此,只有宝宝得到尊重的同时你又不迁就他,宝宝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使宝宝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妄为。

  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

  如果觉得宝宝的要求合理,再有条件地满足他。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多征求宝宝的意见,同时给宝宝一些限制条件,例如,让他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便不能满足要求。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5-5-3 18:22 , Processed in 1.2701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