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86|回复: 4

青少年生涯辅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 0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的教育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跟着转动,在陆陆续续的演变中,近期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除了对基本理念的宣导以及对课程目标及教学领域有具体的规划外,也提出六大主要议题,而生涯辅导为其中之一。本文针对青少年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作深入讨论,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做进一步的辅导策略或课程融入方式的探讨。
  一、生涯、生活、与生命——相关名词的定义
  何谓生涯?生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生涯与生命又有何异同?对国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谈生命意义或许还有点复杂,需要转个弯的引导。谈生活,则是他们一天天活动的累积?对他们而言,生活比生命要来得容易理解。生活与生涯又有何关系呢,广义的生涯其实可以说是生活的整体,可以是生命的全部。具体而言,生涯是一个人全面的生活、全部的生命。在一生当中所参与的活动,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是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一部份。
  (一)主观生涯vs.客观生涯
  所谓的客观生涯,主要是指大家所共同认识的职业世界结构。例如职业分类典当中对工作世界的分类,在台湾地区系依工作性质分为九大类,美国对职业的编码中,则有依照人、数据、及事物等性质而做区别。中国传统以来,以士、农、工、商作为分类,国中小教科书中,对工作世界亦有其不同的分类架构。这些分类方式,可协助个人对工作世界有具体的认识,而每个人对这工作世界的认知图是大同小异的。
  主观生涯呢,主要是指个人内心世界对生涯的解释,不但每个人对生涯的解释不同,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转变,在不同时期对生涯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对国中学生而言,邀请他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同时也以一个图像来形容自己的成长历程,会有哪些图像的产生?也许像风筝,也许像大海中的一艘船,也许像开火车一般。即使不同学生以同样的图像来形容,其中意义也可能不同。例如风筝,有人比喻为天空中的自由翱翔,有人也许比喻为被放风筝的人给掌控着。这生涯图像就是主观生涯的一种,每个人所塑造出来的意义都不一样。
  生涯图像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除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发展外,也可以让学生展望自己的未来,看看自己希望以如何的图像来形容自己的未来生涯。例如,是像汪洋中的一条船,越战越勇,或者是希望像大雨过后的晴空,一片光明。除了图像之外,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事,藉由故事的叙说,看看过去,展望未来。也让学生放眼未来,想象十年或二十年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会在哪儿工作,住在哪儿,过着如何的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主观生涯,不同人在不同时期对生涯的批注都有可能不同。
  (二)个人问题vs.生涯问题
  何谓个人问题?何谓生涯问题?个人问题和生涯问题是不一样的?可以分开来谈?或着他们其实是牵扯不清的?通常在我们谈到个人问题时,大致上是指个人在情绪、特质、家庭、人际、或是压力的因应等方面的问题。在个案谈到自己工作上的问题或是生涯规划的问题时,我们大概会将之归为生涯问题。然而,有些学者主张生涯问题和个人问题是分不清的。也许学生在与我们的谈话过程中,最初谈的问题是有关未来升学计划的问题。但晤谈过程中,发现与升学计划相关的问题,也许和父母亲对他个人的期望有关,跟着就处理个案的家庭问题。当我们关心一位学生的人际问题时,我们也可能发现他的人际问题与他的学业成绩低落有关,学业上的问题,进而也可能引导初毕业后究竟是升学或就业的问题,如此纠缠的情况,的确可以让辅导工作实务者认为学生的个人问题与生涯问题是可以分不开的。
  (三)生涯可以规划?
  对一位国中学生而言,生涯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对他们而言,生涯规划似乎是理所当然,是可以规划的。当然,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未来有不同的安排。确定走升学路线的同学,所疑惑的部分大概是考虑学校类型的选择,或是担心自己的分数不够理想。进入职业学校或军事学校的同学,则势必连带着思考未来毕业后的走向。不打算升学的同学,更需要辅导老师的协助,以探索可以接受技术训练的学习机会。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是有其必要的。九年一贯课程的改革,也强调此一议题对国中学生的重要性。
  然而,生涯可以规划吗?年纪越大的人似乎越难回答这样的问题。国中生在面对未来的规划,似乎不像大人有较多的不确定的感觉。这也凸显出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国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似乎还不觉得要负多大的责任。很多时候还是顺着父母亲或是师长的引导。如何协助国中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让学生有机会想象「未来的我」(possible selves),让他们看一看成人的世界,不同成人所从事的不同行业,不同行业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生活类型,透过老师细心的引导,学生有机会思考自己的未来,大概也能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多负些责任,多些机会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涯。
  学生一旦对自己有足够的规划,无形中也会多一些约束自己的力量,也比较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然而,这毕竟是理想状况。很多成人都有无法照着计划走的经验,更何况是小小年纪的国中学生。计划难免会有变量,老师的指导,也不妨让学生知道面对变量可能会有的无力感。觉察到这无力之后,也比较能进而对原有的规划作修正。事实上,心理学家Krumboltz还鼓励谘商师要协助个案探索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的一些变量,每个变量也都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机会,让学生的生涯发展多出一些更好的发展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0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国中阶段青少年的特性
  就迈入青少年阶段的国中学生而言,他们在身心方面均有明显的变化,个人必需花较多的时间及心力来适应身体方面的变化以及来自家庭、社会、及学校对他们的期许。他们会在乎自己的长相,也会在乎同侪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这个阶段青少年的特性包括以下几点,这些特性与国中青少年的生涯发展亦有相关,辅导老师在提供生涯辅导时,亦应当注意这些特性。
  1.同侪间的影响力逐渐大于来自家庭的影响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国中生很在乎友伴之间的关系,在价值观念或对某件事的决定方面,朋友的看法常占有重要的影响力。例如校外活动的参与、是否有共同的明星偶像、课后是否参加补习、暑假结伴打工游玩、毕业后一起考高中、选择同一所学校、或是念军校等等。这些与同侪共同的经验或共同的看法均与其日后的生涯信念及生涯发展有关。
  2.归属感方面的需求使得青少年从众性较为明显﹕归属感是马斯洛所提心理需求中的第三个层次需求,对国中学生而言,这方面的需求再加上前述同侪间的影响力,往往就形成我们常见的小团体。在任何一个学校或班级里,我们经常能找到零零散散的小团体,通常小团体里的成员彼此有类似的看法,但遇到新鲜事物,某一成员看法与其它成员看法不同时,这个成员也可能顺着其它成员的作法,这种从众的特性,也往往影响其做决定的能力,进而影响其生涯发展的方向。
  3.经常希望能摆脱来自父母的约束而追求独立﹕事实上国中生是处于一个矛盾的年龄,说大还不到大人的年纪,能够独立自主,说小,也常常让父母亲说不小了,是大人了。对于往前看的青少年而言,追求成熟及独立是他们对自己的期望,父母的关心或是不放心,对他们而言反而被认为是一种约束。在这个阶段里,除了一般的生活辅导及学习辅导之外,在生涯辅导方面,青少年应当有机会对自己做进一步的探索,并多方认识学校之外的工作世界,以便能扩展个人的生活经验,增进个人的生涯成熟。
  4.在性别角色态度发展方面,对同性别的角色学习较多﹕性别差异一直是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这种差异情形在儿童阶段就十分明显,到了国中阶段,由于同性别的同侪团体影响较大,因而个人在性别角色态度方面的发展更倾向于与自己同性别相同的角色学习。也就是说男生学得更具男性的特质,而女生学得更像女生,这样的社会化历程无形中也缩小了个人日后的职业选择范围。
  三、青少年阶段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及态度
  「生涯成熟」此一概念,可用以解释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当完成的生涯能力及态度。就国中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对个人兴趣的认识、对某些工作应具备能力的探索、以及对工作世界的认识等等,都是主要的发展任务。仔细探究,又可分为对自我的认识、对教育与职业活动的探索、以及对学习生活及未来生活的决策与规划三个方面来谈。
  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包括对个人兴趣、喜好、能力、价值观念、以及优缺点的认识等等。此外,自我观念对自己未来成长及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以及成长与改变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等等,都可以是国中学生生涯教育与辅导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与职业的探索活动方面,国中学生应当有机会去体会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教育程度越高,也许所能够从事的职业范围也越广。国中学生也应当知道如何寻找并运用职业世界的数据,在毕业后不拟升学的学生必须知道如何谋得一份工作,知道谋得一份工作需作如何的心理准备及知识上的准备。同时,学生可以知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在生涯规划方面,国中生应当知道做决定的技巧、知道各种不同生活角色之间的关系、知道男女性别角色变化与不同种类职业之间的关系、知道订定生涯计划的过程、了解生活中各个角色与工作的关系。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必须知道教育或学业成就与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国中学生不见得明白目前所学与未来的工作有何关系,顶多知道成绩好就可以有比较光明的前途。事实上,国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均为未来工作与处世上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有机会被告知此一重要观念。
  总而言之,国中阶段学生的生涯发展,以对自我的了解以及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为主。一方面培养对工作及学习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也知道如何寻找、评估、并解释所收集到的生涯资料。在探索升学管道的过程,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对未来的求职、工作、以及更换工作各方面都能有所准备,并了解社会需求及社会功能对职业世界结构的影响。
  四、生涯理念在九年一贯教改过程中的角色
  九十学年度开始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其基本理念为: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终身学习等五项重点。而十大课程目标中,第三项为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此外,相关目标中的增进自我了解与发展个人潜能、培养表达沟通与分享的知能,与生涯辅导活动亦有密切关系。其它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基本能力中,有关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的部分为:「积极运用社会资源与个人潜能,使其适性发展,建立人生方向,并因应社会与环境变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理念在在显示个人在国中阶段的学习活动,已不是仅止于学科的学习以及升学上的竞争,而是由更广的角度来看国中学生的全面生活,同时也协助学生由更长远的视野来看自己的发展。协助学生由更广更远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发展,一方面是提升个人的生涯成熟,另一方面也其实是在增进国家未来的竞争能力。
  就课程的内涵而言,生涯辅导议题与综合活动课程关系较为密切。在新订的课程暂行纲要中所指定的课程内涵,以综合活动为例,包括学生自治、生命教育、社会服务、危机辨识处理、野外休闲探索、自我探索、人际关系与沟通、环境教育、两性关系与互动、以及家庭生活等。不论是藉由童军、团体活动、或辅导活动课程进行,均应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及衔接。事实上,在过去尚未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时,由各个不同学科领域教科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生涯发展方面的素材。在国文、地理、历史、公民、家政等科目中,也有些关于职业世界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的内容介绍。辅导活动课更是有固定的单元主题以生涯探索为主。九年一贯课程的改革,将生涯发展列为六大议题之一,是更强调生涯发展对国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再就教改课程的评量方式而言,多元评量为其主要特色,而有关生涯辅导活动在各学习领域中学习效果的评量方式,包括学生日志、研究报告、活动心得、成品制作、以及参观游记等等,均可由其中看出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的相关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00: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国中阶段生涯辅导工作的目标及内涵
  (一)生涯辅导工作的目标
  生涯辅导工作对国中学生而言既然有其重要性,此项辅导工作如何定位,目标何在?仅以美国威斯康新州为例,他们对国中阶段学生所列举的生涯辅导目标包括以下几个项目(Wilson, 1986):(1)知道做决定的技巧﹔(2)学习去适应学校、家庭、及社区生活的变化﹔(3)知道在教育及职业方面可以有的选择,并对未来的选择做好准备﹔(4)学习将自己的兴趣与广泛的职业世界相连结﹔(5)知道如何使用沟通技术﹔(6)学习去处理与同侪或长辈之间所发生的冲突﹔(7)知道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方面的偏误及性别歧视的情形会限制个人职业选择及成就的范围。
  另外就美国宾州的情形而言,他们对国中阶段学生所订定的生涯辅导目标包括以下几点(Herr, 1996, p.393):(1)知道个人目标的成就与其积极的工作及学习态度是有密切关系的﹔(2)藉由升学或就业的准备,以了解生涯计划的过程,并体会出改变是个人成熟及因应社会需求的结果﹔(3)觉察到完成未来的生涯目标之前应完成某一程度的教育训练﹔(4)了解到个人兴趣、价值观念、成就、及能力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5)知道非传统性职业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涯选择机会,同时也了解一位雇主对其员工的期望﹔(6)学习由配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中满足自己的需求﹔(7)了解追求一份工作个人应具备的资格﹔(8)了解就业信息,并知道如何申请一份工作﹔(9)知道社区中有哪些训练可以增进自己的就业机会﹔(10)了解目前所学科目与将来就业或继续升学之间的关系﹔(11)知道未来在升学或就业方面有哪些选择并知道如何做准备﹔(12)了解从事非传统性职业可能要面临的挑战﹑适应﹑及收获﹔(13)了解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14)了解影响个人工作表现及成就的因素。这些目标系以西方社会的学校系统而言,国内同年龄层的国中学生在接受生涯辅导的同时,是否也能达成上述的目标,不妨作为参考。若以传统的生涯辅导理论为基础,做进一步的衍申,国中学生的生涯辅导目标应涵盖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决定能力及规划技巧的学习等三大类。各校在订定具体的生涯辅导目标时,不妨配合各校的学习环境及学生需求而朝这三大方向来进行。
  (二)生涯辅导工作的内涵
  至于在生涯辅导工作的内涵方面,针对前述的目标而来,国中阶段学生的生涯辅导内容可以有三大方向,其一为个人自我认识方面,其二为教育及职业探索方面,其三则为生涯计划方面。学者贺尔(Herr, 1996)曾由职业群组、综合模式、信息获得、及决策技术各方面说明国中阶段生涯辅导的内容。配合此一架构,在我国九年一贯课程实施的同时,生涯辅导的实施内涵也不难从这些角度来作内容的规划:
  1.在职业组群方面﹕国中学生毕业后多半会继续升学,对准备就业的学生而言,在自我的觉察及对职业世界的认识方面就更形重要。在自我觉察方面,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限制、以及价值观念等等为主﹔在职业世界的探索方面,着重不同职业组群所需具备的能力,此外,也必须强调社会经济对职业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在信息获得的管道方面﹕在信息的取得方面,包括相关的社区资源,例如政府相关的就业辅导机构、职业训练中心、或是一些民间机构的建教合作机会等等。此外,相关的报章杂志亦为信息来源的重要管道。九年一贯课程中,对统整能力的培养也是颇强调对社区相关资源的认识及运用的。
  3.决策技术方面﹕决策技巧的辅导通常是以团体方式进行,而团体的内容除决策技巧之外,亦包括决策之前对自己及工作世界的认识,对国中学生而言,决策技巧的学习是有其必要的,学生也有需要知道自己所采取的决策风格,体会自己的决定方式,是靠直觉、是依赖长辈、抑或是自己的理性分析。
  4.生涯辅导的综合模式﹕综合性的生涯辅导模式,其内容通常也是以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以及决定方式的教导为架构,但进行的方式较多样化,包括团体的互动、心理测验的使用、职业访谈、职业机构的参观、以及相关职业数据系统的介绍等。台湾这方面的综合性方案较不常见,多数活动是与其它相关的辅导议题穿插进行。在美国,相关的方案有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国内较多的综合性方案,仍旧以大专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此外,由于国中生处于一个转变较大的阶段,他们所受影响的因素来源也比较广,针对他们的生涯辅导活动,除了直接的辅导学生之外,针对家长、学校老师、及社区资源的咨询服务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生涯发展。美国纽约的一项青年生涯探索方案(Career Exploration For Youth, Rubinton, 1985)即列出了实施生涯辅导的四大内容。
  第一部份是在针对学生的部份,包括学生对生涯所持的观念、对非传统性职业的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并探索与兴趣相关的职业、尝试以打工机会接触职业世界、探讨个人对工作所持的价值观念。其次在针对家长的部份,主要是让家长熟悉生涯决定的过程,以便他们能教导子女自己做决定。这个部份要强调的是教孩子做决定而非帮孩子做决定。第三个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老师或行政人员的部份,重点在与老师讨论如何将生涯教育的理想融入平时的课程中。最后在针对社区资源的使用部份,让社区相关人员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假日安排休闲活动。
  综合而言,为使国中学生能具备生涯规划的基本能力,在生涯辅导的内容上,除了依照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以及决定及计划技巧三方面的学习之外,配合台湾地区的文化以及国情,老师在协助学生了解未来发展的各个不同管道时,知道如何取得丰富的信息就是颇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举例而言,多元入学方式、基本学力测验的功能、以及未来就业之前可能经历的生活以及应具备的能力等等。主要重点在于协助学生发展长远的眼光,而不是仅止于国中毕业后的就学或就业机会。生涯的发展是长远的,出社会后所期待的生活方式是如何的,整个人生的发展会是如何的,这种种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是可踏实的进行规划的。虽然可能会有不可预期的意外,但总能偏离不远,更何况有些不可预期的意外,可能会是正面的发展契机。总之,学生有必要了解目前规划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适当的生涯辅导,可以协助学生梦想并实现最可能的,以及最恰当的未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00: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生涯辅导活动的实施方式及具体策略
  在了解学生需求,确定生涯辅导目标之后,在辅导活动内容设计的同时,需考虑活动进行的实施方式,以下仅针对活动内容的实施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提出讨论。
  (一)实施方式
  1.结构式的课程安排﹕以课程安排方式进行生涯辅导有两个优点,第一,藉由正式的课成,每个学生在国中三年里都有机会接触生涯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能达成生涯发展方面的任务,也就是说生涯成熟的程度会比较高﹔第二,藉由课程的安排,学校的行政人员及任课老师可以接受生涯辅导对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也可以藉由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在生涯辅导方面的需求,而且有正式的课程实施生涯辅导,在辅导工作的推行方面阻力也可以减少。目前综合活动领域有固定的教学时数规定,辅导老师有机会以固定的教学时数,透过结构式的课程设计进行生涯辅导教学,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现在及未来做更多的探索。
  2.团体谘商﹕过去几年来,教育部持续推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及青少年辅导工作计划。除认辅制度的实施之外,团体辅导也列为工作重点,各校可以透过经费的补助而实施小团体的辅导。前述综合性的生涯辅导方案,即可透过此一制度的协助而顺利实施。透过小团体方式进行生涯辅导活动,成员彼此间有较多的机会作经验上的分享,学习效果自然不同于一般大团体的辅导课程活动。
  3.个别谘商﹕以个别谘商方式进行生涯辅导,主要是针对个人问题作一对一的讨论,例如协助一个人了解他的个人特质、协助一个人解除做决定的焦虑、以及协助一个人探索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领域等等,重点是针对个人需求而以一对一的方式提供服务。
  4.主题工作坊﹕工作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为一至三天左右,其内容可以以某一个主题为主,例如自我探索、职业数据的收集与使用、以及决定技巧的学习等等。其参与人数的大小介于小团体与大班级之间,对国中学生而言,打破班级甚至校际之间的限制,利用周末假日或寒暑假办理工作坊,针对某一主题作探讨,也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5.评量工具的使用﹕心理测验等评量工具也常常是个别谘商会使用的工具之一,此外,评量工具也可以以团体方式进行,让学生在适当时间以测验方式对自己的特质作认识。目前针对国中学生可以适用的生涯辅导测验,包括性向、兴趣、以及人格特质等等,一方面可参考教育部(民83)出版各级学校可用测验手册中所列举的测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各出版社所发行的测验目录﹔多数学校辅导室应当也备有适用的测验类别。至于心理测验实施应注意的事项,包括测验的选择、实施、以及解释等等,需注意相关的伦理议题,在此限于篇幅,不作深入讨论。
  6.计算机辅助辅导系统﹕计算机辅助辅导系统的功能除了职业信息的提供之外,重要的部份应当是协助个人对自我做一客观的评估,而事实上能针对个人特质情况而提供的职业讯息,比较是当事人所希望得到的讯息。这类系统在我国还有待开发,在开发之前有关个人特质评量(包括个人兴趣﹑性向﹑人格﹑价值观念等等)及职业信息的分类系统会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准备工作。此外,网络系统的发达,让各校在进行生涯辅导的同时,也多出一项管道,同学可以透过网络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料。
  7.升学或职业信息的提供﹕对国中学生而言,未来的升学径路是生涯辅导的重点。针对准备升学的学生而言,有哪些不同的升学管道,进入各个管道之前需作如何的准备工作等等资料,可透过辅导室所出版的相关刊物刊出。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是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相关各职业领域的讯息,如就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晋升管道、工作内容、工作资格条件、及薪资报酬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
  (二)具体策略(田秀兰,民86)
  1.在与课程的融合方面﹕
  *利用相关课程让学生比较过去及现代劳力市场的变化情形,可参考祖父母一代的职业与父母一代的职业差别,甚至有些同学亦可由兄长的职业观察出时代变迁中职业结构的变化。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认为最具生产力的行业。
  *让学生列出各种各类的职业活动,并区分出哪些活动与人接触的倾向较高,又哪些活动不需平凡地与人接触。
  *让学生阅读传记并分析传记中人物所完成的生涯目标。
  *给学生一个师生沟通的困难情境,并由其角色扮演出解决沟通冲突的方式。
  *让学生讨论社会变迁的结果,有哪些行业是新发展出来的,有有哪些职业会再近一两年内发展出来。
  *分组讨论,发展出一个生涯发展的蓝图,在蓝图中勾画出达成这些目标所应完成学历。
  2.在学校所举办相关辅导活动方面﹕
  *指导学生选择社团极其它相关的课外活动
  *办理以某一辅导主题为主的征文或漫画比赛
  *利用小团体方式进行为期八至十二周的生涯探索活动
  *办理职业或升学数据展示,让学生知道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针对准备就业之学生办理相关的职业辅导活动<
  *让学生访问一两位已经毕业的校友,询问他们所就读科系的情形或工作环境的情形
  *提供学生寒暑假工读机会或学期中的相关实习机会
  *提供学生各类毕业后可参加考试的相关资料
  *以参观方式了解某些大学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形
  *以座谈方式邀请毕业校友或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与学生交换意见
  *对尚未决定职业方向的学生,让他们了解无法决定的原因是因为信息不足抑或是因为人格特质的关系,对任何大小决定都无法决定(两种尚未决定的情形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让学生由日常生活中观察职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情形
  *举班亲职座谈,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生涯发展方面的课题,并指导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技巧
  *以某些主题为架构作一系列的职业数据展览及介绍
  *可藉由各项学艺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对生涯观念的培养
  *建立毕业学生的联络网,让在校生有机会向毕业学长求教
  *举办建教合作,增进学生的工作经验
  *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至相关机构见习
  3.在与社区的融合方面﹕
  *带领学生参观并认识社区中的各行各业。
  *让学生发展出针对社区中某一行业的入门指引,让学生清楚要从事该职业需具备哪些条件。
  *邀请社区中的知名人物莅校演讲或办理座谈会。
  *提供学生足够的社区讯息,让他们能参与社区中的相关活动,如民俗表演﹑特殊技艺的训练﹑甚至义工的训练活动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00: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生涯辅导活动举例
  (一)活动一
  活动名称﹕职业万花筒
  目的﹕让学生透过分工合作的方式了解台湾社会的各行各业及人生百态。
  一般说明﹕
  1.人数﹕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分六至八人为一小组。
  2.时间﹕50分钟。
  3.材料﹕报章杂志及各类征求海报﹑纸笔﹑剪刀﹑胶水﹑彩色笔﹑八开画纸。
  ;4.场地﹕教室。
  实施程序﹕
  1.请学生分组后,将所搜集到的求才广告或老师所提供的职业数据剪贴在八开纸上,每一组完成一份,并互相讨论,找出应征各行各业所需具备的条件。
  2.请学生试着将各行各业做一简单归类,并说明其归类的标准。
  3.由代表向全班说明该组所搜集到的职业种类,并简单介绍其归类后的结果。
  4.由教师融会同学所搜集到的资料及其所报告的内容,并说明工作世界的分类系统,如士农工商﹑台湾及美国各不同的分类方式等。
  注意事项﹕
  1.可视需要与各相关课程配合。
  2.学生由报上广告栏所搜集之资料需经老师正确引导,协助学生由广告中看出某些职业陷阱,并借机了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
  (二)活动二
  活动名称﹕手中王牌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平常做决定的风格。
  一般说明﹕
  1.人数﹕以一班为单位。
  2.时间﹕50分钟。
  3.材料﹕扑克牌一副﹑纸笔。
  4.场地﹕不限。
  实施程序﹕
  1.由一位同学洗牌后,辅导老师将牌拿到每位同学面前,让每位同学轮流抽出一张,但不能看牌而必须猜猜看拿到的牌是哪一张,猜测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六种情形,每种情形的得分亦不同﹕
  (1)猜颜色,红或黑,猜对得50分。
  (2)猜花色,四种情形,猜对得100分。
  (3)猜2点,猜对机率1/13,猜对得300分。
  (4)猜单眼杰克,猜对机率1/26,猜对得500分。
  (5)猜鬼牌,猜对机率1/52,猜对得1000分。
  (6)不猜,Pass,可得10分。
  2.学生在轮流抽出并猜测后,以纸笔记录自己的猜测方式及得分情形。重复四至五次的猜测后,由同学算出自己所得总分,并回顾自己所选择的猜测方式。
  3.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使用的猜测方式以及这些方式与其平常做决定的风格有何关系。
  4.说明一般人在做决定时所采用的方式,不外乎理性﹑直觉﹑及依赖三种风格。在玩游戏猜猜手中王牌时,所做的决定方式是靠直觉﹑是作理性的分析﹑抑或听从别人的意见,藉由此一活动可让学生反省其平常的决策风格。
  注意事项﹕
  可以配合相关的评量工具测量个人的决策风格。
  八、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演进,国中学生的生涯辅导已经不只是狭隘的升学辅导或是就业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生涯规划也是值得注意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或是接受在职训练的同时,当为自己留有更多的开放空间,以便吸收新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成长,另一方面也让自己有更为圆熟的生涯发展。在省思自己应具备的生涯辅导能力时,不妨就以下几方面来看,看自己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如何,并找机会增进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生涯谘商理论技术、个别及团体商技巧、生涯评量技术、信息及相关资源的使用、生涯辅导方案的设计实施及评量、辅导与咨询能力、以及专业督导及相关伦理议题等等。让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弹性的教师,以开放态度接受新的经验,在新课程的实施时,有关教材编纂、对各领域主题的融合、以及心态的调整各方面都有所准备,当能使学生的国中生涯更为丰富扎实,而教师本身的教学生涯也能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5-5-3 08:46 , Processed in 1.2085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