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90|回复: 0

[杂谈] 渴望关爱的留守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9 1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生意,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学习困境曾是众多人关注的热点,而那些留在农村的孩子,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伴随青壮劳力离乡,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守在家,其中大量的孩子是被寄托给亲戚或爷爷奶奶,成为“留守小孩”。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
  钱挣到了,孩子学坏
  35岁的常女士与丈夫做生意已有5个年头了。5年前,两人怀揣家中仅有的积蓄,开始在商海里打拼。那一年,儿子年仅8岁。为了挣钱,夫妻两人将孩子交给年迈的奶奶。刚创业时,两人白天
  累个半死,晚上很晚才回家,回到家来,累得连饭也不愿做,至于孩子,有他奶奶照看,也就不必天天过问。一个星期后,去看望儿子,儿子拽着妈妈的衣襟哭着要跟他们回去,可是为了能改变家境,将来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夫妻两人还是咬咬牙没领回孩子。
  5年过去了,他们从最初的贩卖蔬菜,渐渐地做起了服装生意,经营之路越走越宽,原来破旧、拥挤的住宅,如今换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家中的电器也“升级换代”了几次。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常女士却意外地发现:“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乖’了,跟自己也没有那么亲了,而是变‘野’了,‘野’得经常逃课,甚至夜不归宿!”有一次,她从一网吧中找到多日不归家的儿子。此时,她才知道,儿子迷恋网络游戏已经有一年多,更可怕的是,她发现孩子接触的都是“一些穿着古怪、言语肮脏的社会青少年”。
  今年4月,她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儿子与社会不良少年团伙参与盗窃、抢劫,被芝罘区检察院批捕。
  而一起作案的该少年团伙中另外2个小男孩,也是与常女士儿子一样的“留守”一族。只是他们都是父母离异后,跟着打工的父亲生活。其中最小的一个男孩是吉林人,他自幼跟随离异后的父亲离开家乡四处打工。去年,父子二人来到烟台,在幸福路一带租房住,父亲在工地上经常不回家,十几岁的孩子就在家自己“照顾”自己。没有大人看管,整天在街上流浪的小男孩与一惯偷少年相识,从此跟随“大哥”一起吃住;由于他人小,“大哥”在行窃时,就叫他望风;销赃时就让他打杂,干些力所能及的下手活。就这样,由起初的“小偷小摸”,渐渐演变成抢劫。案发后,由于小男孩自幼随其父辗转多处,被抓时,他不知自己是何方人,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几岁,只知道“大哥”给他起的名字“阿蛋”。由于触犯了法律,司法机关只好为其做骨龄鉴定,最终确定他年仅14岁……
  父母在外,担心什么
  “你们在外打工,和孩子通过什么方式联系?”75%的被访者说“打电话”;有的外来农民工是通过写信,也有通过同乡或亲戚捎口信的。当问及“和孩子一般多长时间联系一次?”
  时,外来农民工60%的被访者表示半个月或一个月联系一次;20%的被访者表示每周联系一次;10%的被访者“二三个月联系一次”;更有甚者,只是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一次。而城里忙生意的人,大都表示,“孩子在他奶奶或姥姥那儿,一般一个星期回去看一次。”
  “留守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了起码的和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不在孩子身边,虽然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但由于孩子正处在一个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由于没有亲近的情感交流,“留守小孩”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的状态,这样的孩子不利于与别人打交道。
  对“留守孩子”来说,与父母间的正常依恋关系被中断,从而导致他们没有建立起对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他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消极。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缓慢的影响过程,但这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17 14:51 , Processed in 1.1770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