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各种变态行为的判别标准中,与统计学标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标准是( ) A.经验标准
B.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标准 C.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标准
D.病理标准 9.产生于儿童与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的人格部分是( ) A.无意识
B.本我
C.自我
D.超自我 10.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作用是( ) A.经典性条件作用
B.模仿性条件作用 C.系统性条件作用
D.操作性条件作用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指( ) A.强化
B.分化
C.消退
D.泛化 12.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以增加这一行为出现的频率,这是利用了( ) A.负惩罚
B.负强化
C.正惩罚
D.正强化 13.行为功能分析的A—B—C模式中的C指的是( ) A.结果分析
B.行为后效
C.前导事件
D.事件评价 14.个体生活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之中,罗杰斯称之为( ) A.实现趋向
B.积级关注
C.现象场
D.自我理论 15.治疗中强调让来访者自悟的疗法是(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以人为中心学派
D.完形学派 16.与不合理信念斗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 A.认同
B.质疑
C.去灾难化
D.辨析 17.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做人的工作的人士所掌握,被广泛应用于戒毒中心、社区等社会服务机构的疗法是( ) A.心理动力治疗
B.相互作用治疗
C.现实疗法
D.认知—行为治疗 18.让来访者生动地想象将来的生活情景,这是时间投射技术中的( ) A.未来性技术
B.前瞻性技术
C.观察性技术
D.回溯性技术 19.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由于英国医生布雷德的研究被科学界接受的治疗方法是( ) A.自由联想
B.催眠治疗
C.释梦
D.对峙 2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不包括( ) A.注意过程
B.提取过程
C.运动再现过程
D.保持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环境力量与治疗内的力量匹配情况的是( ) A.彼此促进
B.彼此冲突
C.既有促进又有冲突
D.强化促进与强化冲突 E.既非促进亦非冲突
2.根据目标对来访者的意义,可以将目标分成( ) A.一般目标
B.个别目标
C.矫正目标
D.终极目标
E.发展目标 3.会谈中信息传递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A.认知性传递
B.理性传递
C.言语性传递
D.非言语性传递
E.情感性传递 4.咨访关系的治疗作用主要有( ) A.积极的情绪体验
B.提高自尊心
C.模仿与认同
D.增加交往动机
E.同感性支持 5.伊甘将共感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 A.二级共感
B.高级而准确的共感
C.初级共感
D.二级而准确的共感
E.最底限度共感 6.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 ) A.安定
B.丙咪嗪
C.阿米替林
D.多虑平 E.阿莫西林 7.超我主要包含了( ) A.自我理想
B.文明
C.知识
D.良心
E.服从 8.对于训练有某种特定的行为缺失的人,特别有效的操作性学习方法是( ) A.行为塑造
B.刺激辨别训练
C.代币管制法
D.无反应区别强化 E.行为链技术 9.RET在中国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 A.当事人和问题的选择
B.口服与心服
C.方法的变化
D.文化差异
E.来访者的年龄因素 10.森田疗法的住院治疗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A.绝对卧床期
B.轻微工作期
C.普通工作期
D.生活训练期 E.自由活动期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解释 2.积极关注 3.错构症 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5.投射 6.负性惩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在哪些情况下咨询者可以向第三方公开来访者的信息? 2.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3.简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局限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 结合实际谈谈确定咨询与治疗的目标应当满足哪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