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67|回复: 0

大龄单身女 好男人不是选出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16: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在自己的心里把要乘坐的公汽看成好公汽。当女人把要坐的车当成好车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变成好车。  
  有一个人在公共汽车站点等车。她想去某个她想去的地方。

  一辆公汽过来了。“这车怎么这么多人,太挤了,坐下一个吧。”

  又一个公汽过来了。“这车有点破,晃晃荡荡的,不太安全,不坐这个。”

  又一个公汽过来了。“这个车子发动机的声音快赶上飞机引擎了,不坐,再等等吧。”

  又一个公汽过来了。“咦,这车不错,而且没有人。”刚要上车,司机说,“小姐,对不起,我老婆等我呢,我要赶着回家。”

  于是,就这样,虽然有很多车可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都没有相中。偶尔遇上喜欢的,还是一些赶着回家见老婆的司机开的车。

  哎,好车都上哪里去了?

  站着也是等,走着也可以等嘛。走走吧,边走边等。于是,她沿着她的路线开始走,边走边回头,看看有没有她想坐的车。

  ——哦,对了,忘了交代这个城市的一个重要乘车规则,公汽对于30岁以上的乘客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时间过得不快不慢的,但是,它一定不是不走的。她离30慢慢的不像想象的那么远了。

  “小姐,上车吧!坐这个,这车条件不错。”她一看,原来是一辆的士停在身边。

  这么好的姑娘还自己一个人走,多可惜,于是她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的士里面除了司机,坐着的往往还有父母的期望。父母恨不得把她塞到车里去。但是大家都知道,除非她愿意,否则一点用都没有。

  时间还是不快不慢地走着。她还是边走边等。

  于是,有的“她”决定不坐了,自己走回去;有的“她”还在等着她的车,心里问着,也不知道问的是谁——“我等的车怎么还没有来?”

  上面的故事的主角是都市大龄单身女子。“她”就是都市大龄单身女子;公汽就是她的爱情加婚姻。回家见老婆的司机开的那些车就是那些适合她、但因种种原因她却不能嫁的人。遇上的的士暗喻被拉去相亲。

  都市大龄单身女子不上“公”车已是现代城市的一大景观:一些人拒绝谈论爱情,因为爱情在她们最美好的年代曾经伤害了她们,而且她们发现没有爱情也一样生活;一些人在爱情里面进进出出,就是不想把自己固定下来,就是不想把爱情稳定成婚姻;更多的人在爱情的边缘徘徊,她在等那个自己要等的公汽(即期待的爱情婚姻)停在身边。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一种局面?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四级理论,即A男找B女,B男找C女,C男找D女。于是,A女即都市中那些有学历有能力高素质的女同志就成了钻石七仙女——看着好却消受不起。当然,这是社会学的解释,想听听心理学的解释吗?请跟我来!

  其实不是我的错

  只有两类女人是不接受爱情的。第一类,曾经被爱情深深地伤害过,她们在恨那个伤害她的男人的同时一并把爱情也给恨了(其实爱情没错);第二类,父母或者亲人的婚姻在她们的童年期留下了深刻的不良印象,她们对于与婚姻串联着的爱情潜在地抱有恐惧和焦虑,对于在她们看来外在浮华内在痛苦的爱情,她们是宁可单身也不接受的(其实爱情不错)。除了这两类人,其他的女人都是愿意接受爱情,并且期盼着爱情的。可是,为什么现在却是这样的一种局面——大龄单身女子越来越多?

  我们先来看看大龄单身女子的出身。

  第一种是,家庭环境不错,衣食富足,父母对她的希望是:接受很好的教育,获得一份优越的工作,进入主流社会,过着主流生活。于是,这类人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获得了一份主流社会认可的白领工作。可是,当她们获得这些东西的时候她们却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接下去该要什么,该追求什么了。对于爱情这个女人最应该追求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在不经意间就成了所谓的“大龄单身女子”。

  第二种是到城市打天下的人。她们一般都是从中小城市或者农村来,原来的生活环境对她们来说没有吸引力,于是他们在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以后,或者出国回来后开始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可以说,她们是带着自己的脑袋和双手来到某个她们向往的城市的。在她们奋斗的头几年里,因为工作忙,再加上本来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岁数不小了,于是很快就成了“大龄单身女子”。

  可是,这没错啊!我们对爱情迷茫了没有关系啊,等我们想明白了就好了;我们毕业就已经很大了,在这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了混口好饭吃先忙工作也没有错啊!等条件成熟了我们自然会考虑的啊!我们只是一群年纪快到30还没有结婚的女人而已嘛,可为什么偏偏要叫我们“大龄单身女子”呢?!

  首先是父母。她们的父母现在基本上都在50岁左右,父母们的观念是“女大当嫁”,孩子大了还不结婚让他们很着急。有的父母甚至动用所有的人际关系为她们介绍对象。在快到30还没有结婚的女人看来,父母是传统的,而自己是现代的。有时候从父母的角度想想,也想赶紧找个人结婚得了,但是又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内心的现代的灵魂:我是现代人,受过现代教育的,拥有现代思想的,我有权利追求我想要追求的东西!干嘛我要为了一个所谓的婚姻而委屈自己呢?活在了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她们过得十分辛苦。

  其次,是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主要是已经结婚的同事和朋友。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看问题:你看我都结婚了,而且结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像我们一样,找个人结婚吧!这意思就像大家都穿鞋子一样,看到不穿鞋子的人就会上去问个为什么,然后告诉她,你应该穿个鞋子啊,然后列举了很多不穿鞋子的坏处和穿鞋子的好处。可是,人家只是今天没有买到合适的鞋子而已啊,你罗里罗嗦的说那么一大堆干什么?本大小姐自己不知道穿鞋好啊!可是,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也没有错啊,他们是“好心好意”的。于是有意无意的,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开始劝说她们,开始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开始为了不伤害她们而当她们出现的时候突然停止某些话题……

  在父母、周围同事和朋友良好愿望的作用下,一群快到30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开始受到过分的关注,甚至是同情。周围的眼睛和观念有意无意在暗示她们:你现在已经很特殊了,你理所当然的处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于是,被拉去相亲的多了,父母的埋怨多了,说教也来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所谓的大龄单身女子分裂成三个群体。

  一号群体:受不了周围苍蝇似的叽叽歪歪婆婆妈妈,又不能拉出苍蝇的肠子勒它的脖子,于是投降吧,赶紧找一个人,嫁了!这里面的心理机制是人类最常用的:我打不起我还躲不起啊!

  二号群体:你们不是暗示我找不到吗?我偏偏找一个好的给你看看。事到如今,不找个好的会要让人家看笑话的。在这样的心态下,她们把挑选对象的标准定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理想化。结果可想而知,离爱情越来越远。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的心理机制叫自我设阻。自我设阻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个小学生要考试了,怕自己考的不好,结果考试前突然拉肚子了。这个学生的内心逻辑是这样的:我考的不好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我拉肚子影响了我考试,要不是我拉肚子,我一定会考得很好的。当然了,他的拉肚子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你们不是暗示我找不到吗?我偏偏找一个好的给你看看”。这句话的逻辑和这个小学生的逻辑是一样的:我找不到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没人要了,不是因为我的某些不足,而是因为我定的标准太高了。

  三号群体:我干脆不找了,我决定单身。你们不是总让我恋爱结婚吗?恋爱结婚有什么好的,我单身不也不错嘛!于是有的人就决定单身了。这里涉及到的心理机制叫寻找充分理由。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人催眠了,在催眠中,心理学家告诉他,等你醒来以后去把窗户打开,然后心理学家就把他唤醒了。这个人醒后就直奔窗户去了,把窗户打开了。说明一下,被催眠者对于心理学家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是会执行无误的,而且他还不知道是心理学家让他干的。等他把窗户打开以后,心理学家的助手就走过来问他,你怎么把窗户打开了?他是这么说的:“屋里太热了……啊……我想透透气……啊……我想看看我的车怎么样了……你看那个扫地的工人挺有意思,我来的时候他和我打招呼来的……对,我就是想看看他。”其实,那天屋里不热,温度很适宜,而且他穿得很少;其实那天屋里的所有通风口都打开了,空气流通很好;其实窗户是玻璃的,不开窗户一样能看见他的车;其实,他只是在寻找自己为什么无缘无故开窗户的理由而已,因为他无法很好地解释自己开窗户的原因。

  心理学家的研究实验表明,一个人在他的行为有外在压力时,他就会为这种行为寻找充分的理由。单身女人的生活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而所有的压力都在暗示这样一个道理:单身不好,单身没有结婚好!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单身女人需要很多的理由来说明单身不是不好,甚至是好的,然后可以用这些理由来对付所谓的单身不好的理由,所以,你问单身女人单身有什么好处,她一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说出很多理由。很多时候是这样的,父母有100个单身不好的理由,她往往有101个单身好的理由,只是有的时候不敢说出来而已,不是怕挨揍而是怕伤父母心。

  “我干脆不找了,我决定单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叫屁股决定脑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坐什么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领导就会有领导的思考方式。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呆得越久,他就会越认同这个位置—领导到哪里都是领导;一个人过一种生活过得越久,他就会越认同这种生活—学生到哪里都有学生气。所以,单身女子在单身的位置上就有单身的思考方式,单身女子在单身的位置上呆久了就会认同单身的生活方式,就会越来越觉得单身实在不错,最后干脆决定单身算了。

  上面的三种群体都由一个共同的原因引发,那就是外在的压力—周围人的眼睛和观念!

  所以,求求你们了,不要逼我们了,再逼我们可就要拿起女权主义的武器了!

  好车都上哪里去了

  在公汽站点等了很久没有遇到自己心仪的公汽,单身女人不免会感叹,好车都上哪里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女人自己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好车都让别的女人捷足先登了——有时候的确能遇上好的公汽,可是司机要赶着回家见老婆,不让坐;第二种解释,我运气不好,没有遇到好车——别的女人能遇到好的公汽,我怎么就没有,我也不比别人差,一定是我运气不好。对于前者,女人有时候真想把好公汽给抢过来,反正也不犯法;对于后者,女人恨不得自己操纵布朗运动,好让自己在男男女女的布朗运动中遇到一辆好车。

  抢,行吗?行,怎么不行,有能力就上呗!

  操纵布朗运动,行吗?行,太行了,说不定还能造福人类呢!

  可是,现实吗?

  对于前者,还有商量的余地,对于后者是绝对的不现实。那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就是没有好公汽的命了?怎么办呐?

  先问一个问题,所谓的好公汽是怎么来的?

  好公汽有两种来源。

  第一种好车是“开”出来的。这种公汽一般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经历过很多的乘客,因此,对于男女这条交通路线非常的内行。这种公汽很多女人都想要。可是,这种公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超大容量。由于他是个好车,双层空调豪华越野车,他往往想容纳和能容纳(关键是想)的约不只一名乘客。而女人想要的是一个单独承载她的公汽,所以,女人对于这样的公汽是既爱又恨,很多时候是上了车还不得不下车。

  第二种好车是“养”出来的。这种公汽一般刚出发的时候都不怎么吸引人的目光,外表丑陋,行动缓慢,不明白乘客意图,可是车上却有一个耐心的乘客一直理解他、鼓励他。于是,公汽在乘客的细心照料下,越来越懂得领会乘客意图,动力也越来越强,终于也加入了好车行列。公汽的内心很感激这个乘客,他知道这个乘客对他的意义,所以,当公汽外出的时候又有乘客想上车,公汽会说,“小姐,对不起,我老婆等着我呢,我要赶着回家”。因为公汽很明白一个道理,公车换客要出事。

  知道了好车是怎么来的,“好车在哪里”的答案就明显了很多。

  好车在哪里?好车在女人的心里。

  对于“开”出来的好车,女人不想要;对于“养”出来的好车,女人要不了。除了这两种公汽,世界上没有现成的好公汽。女人想要的好公汽在自己的心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4-28 15:17 , Processed in 1.2555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