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29|回复: 0

[资讯] 有一种逃离叫躲避,有一种逃回叫坚守重拾梦想 再战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0 14: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年伊始,随着返城高峰的到来,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迷茫、惆怅……他们曾因无法承受压力离开大城市,而如今又迷失于小城市的庸常。
是坚守在小城,还是重返都市,如今他们陷入了痛苦的纠结,而在这纠结的背后,是他们难以安放的前途和梦想——

大都市还是小城镇?坚守还是离开,抑或是离开之后的折回?很多人被这些问题折磨得夜不能寐。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让人感慨当代人在追寻梦想的路程中所有的纠结。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没有后路。而心理专家却说:人生真正的痛苦在于选择太多。北上广繁华但饱受压力,小城市惬意却单调无比!在大城市打拼久了的人会羡慕小城镇的安逸,而回乡安家的人却又不舍大都市的繁华。
人们期望安逸的生活,却无法享受平淡背后的苦闷。想要追寻理想和前途,却又很难承受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曾几何时,离开大城市,被很多人视为寻找幸福生活的起点。然而当他们离开之后,却发现面临的是另一座围城:那是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带来的苦闷,亦是“人情社会”所带来的苦恼……
此刻,几许挣扎之后,有很多人已经决定重新返回大都市,他们虽然走过弯路,但此时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即便如今的“北上广”已是物价飘升、房租疯涨……
无论坚守、还是离开,甚至是折回……这份抉择,都源自人们对幸福栖居之所的期盼。
而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不管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生活的压力都在持续增加。
因此不管是为了现实的生活,还是追寻梦想……年轻人,玩命吧,去拼搏!

北京,我的青春“围城”

在北京西站的出站口,人声鼎沸,初秋的阳光依旧猛烈,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杨宇透过公交的窗户向外扫视,此刻的北京,在杨宇眼中是如此完美——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高雅别致的路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所有的这一切都辉映出大都市的时尚与现代。平静的面容难掩内心的澎湃,杨宇听到有一个声音在高喊:“北京,我终于又回来啦!”
梦,开始的地方
2006年因为大四实习,杨宇在同学的召唤下来了北京。初来乍到,他就被这座大城市的干爽自由深深地吸引了。那时候,没有一分工资,没有自己的住所(住在同学的宿舍里),他拥有最多的是没心没肺的傻笑和那股向上的冲劲。
毕业后,他没有听爸妈的话回家考公务员,而是决定留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继续追寻梦想。
家人不在身边,杨宇开始学着自己煮饭、学着照顾自己……那个时候,他的工作单位是朝阳区的一家广告公司,月薪3000多,除了近三分之一的钱要交付房租外,他一切从简。“那会儿,每天吃盖饭、吃包子,直到把自己给吃恶心了。这些还算好,最要命的是无休止的加班……”回忆着过往的时光,如今的杨宇自有一份淡然。
白天在公司似乎也不是特别忙,然而一旦快要下班,老板就拖着肥胖的身体晃悠出来,加班,还是加班!最抓狂的一次,为了赶一个电视剧集植入广告的策划书,他熬了一个白天加一个通宵,第二天他把稿子交上去,上司瞥了一眼说,这个现在不着急了。目前有个更急的策划,你回去赶紧弄出来……
那些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杨宇觉得没什么,这些都能扛。
几年过去,随着年龄的增大,杨宇也想为以后做些打算。虽然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但时常也有诸多烦躁和苦恼。曾经的一次租房经历,让他迷茫了很长时间。
那是他在北京换的第二个住所。当时通过网上的信息租下了昌平区的一个单间,这是从一套住房里拆出来的,三室一厅被拆成5个房间。签合同的时候,房东经纪人不断保证随时可以退房,钱和押金也会退掉。然而到最后,房东不但扣押了押金和租金,态度也极其恶劣。这让杨宇吃惊,他报警,房东经纪人冷笑。果然,警察说管不了这些。杨宇极力抗争,房东便巧舌如簧地应对,而一旦应付不来,就表示要钱没有,爱咋咋地……
杨宇沉默了,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对于住了几个月的小屋,杨宇没有任何留恋,他惟一想做的,就是赶紧逃离这场赤裸裸的骗局。
而这只能算是社会给杨宇上的很简单的一课,在这儿生活,苦恼还有很多:
房子——“户口”就像是一道无形的墙堵在那里,本地人可以买限价房,而自己只能租住,或者花出几倍的价钱买个蜗居,而仅靠自己的力量,好比上天摘月。
交通——公车满地跑,有事还堵路,杨宇觉得自己只能吸吸尾气,摇个号也摇不上。从住的地儿去上班,他每天要坐13号线,再转10号。早晚高峰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与炼狱无异,夏天尤甚。流动的地铁里,连插针的地儿都没有,着实让人崩溃。
……
就这样,杨宇留守北京的意志一路瓦解,2010年3月,在爸妈的极力游说下,他决定回家。

安逸吞噬了一切
W市的夜晚也很美,但杨宇的心情格外复杂,尤其每次听到汪峰的《北京北京》时——两年来,这首歌一直存在手机里面。他喜欢汪峰,喜欢那种嘶吼,每每听到,他就会想起曾经在北京的时光。
曾几何时,这首压抑的旋律在北京的街道肆意飘荡,让人不由地平生许多伤感的情绪。但此刻,在家乡小城里,他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悸动。与伤痛无关,也许是有所不甘吧!
回到老家的杨宇靠父亲的关系去了当地的一家报社。上班两周后,他就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变。小城开始从一些最细微的地方渗入到他的生活:这里熟悉、安逸,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去想象明天该干什么,后天该干什么……
报社的工作相对清闲,每天跟着市领导开开会,写个通讯,偶尔也会下下乡。在单位的办公室里,几位中年大妈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掘别人的隐私上——谁家有什么背景,谁家和某个市委领导沾亲带故。她们也极度热衷牵线搭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不止一次地给杨宇安排相亲,跑得不亦乐乎。而更多的时候,杨宇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玩电脑,扮演一个失语者。
工作之余就是宅在家中,跟爸妈吃吃饭、聊聊天,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些柴米油盐的琐碎。他很纳闷,“人们都期望享受平淡的生活,却总又无法享受平淡背后的无聊和单调。”日子懒洋洋地过着,很快,怀着广告策划梦的杨宇发现了一个糟糕的信号,他的思维似乎已经呆滞了,别说好的创意,写东西都不会了。乏味的生活充斥在他的四周,只有在网络世界里,他才觉得自己并没有和外面的世界真正脱节。
回到W市近一年后,北京的很多生活片段开始回闪。曾经走过的街道,后海的足迹,西单的美食……一切的一切总是没有前兆地切入脑海,像极度混乱的病毒一次次来袭。

再难也要重拾梦想
2011年9月,杨宇终于决定再一次离开,他放不下广告策划的梦想,车票的终点依旧是北京。他说,“自由和安逸不可兼得,这次离开,谁都别想劝我回来!”
回到北京后,他咬咬牙,租了个一室一厅,再也不用和别人抢卫生间,也可以放肆地高声唱歌了,幸福感顿时增强很多!
工作依旧是广告策划,压力依旧很大,但是杨宇不止一次告诉自己,自己喜欢的事业,再苦再累也得坚持。幸运的是,在新认识的同事里,他已经交到了两三好友,他们也来自天南地北,彼此关照,相互吐槽和鼓励。
新的工作让杨宇在半年的时间里收获颇多,领导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并且相信他的能力让他放手去做……每天早上七点,杨宇都会准时起床,精神抖擞,开始一天的工作。凌晨时分,他也会忙着写策划方案……有时身体很疲惫,但看看外面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会一笑处之。
由于杨宇的出色业绩,年前,公司光奖金就发了近万元,过年回家时,他把这笔钱带给了爸妈。他就是想告诉他们,自己在外面过得很好。
“经历的多了,内心也就更加宽阔,其实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杨宇的人生旅途随着他的成长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

离开后, 我又卷土重来
来自四川的姜萍,在离开北京两年后,也顺着“逃回北上广”的浪潮漂了回来。
重新回到这个自己曾生活了6年的城市时,姜萍万千感慨。如今的她,正在跟一个“海归”朋友合作,着手在北京成立一家“涉外家政公司”,她希望自己以后能真正成为一名家政行业的管理者。
幼儿教师北京打拼
2004年,姜萍老家的单位宣告破产后,单位的幼儿园也随之关门,作为幼儿园老师的她,心情曾一度跌至谷底。而一个月后,姜萍决定告别家人,挥别故土,踏上北漂之路。
那一年,她30岁,也正是那段日子,她遭受了感情的诸多创伤。
初到北京,姜萍感受更多的是迷茫。举目无亲的她在北京通州花很少的钱租了一间房子,随后的日子她开始找工作。四处投简历后,她被一家私人幼儿园录用。姜萍很开心,然而在幼儿园工作了仅仅一周之后,她就动摇了。
幼儿园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工作环境差,教学质量低下。姜萍觉得自己不能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这个看了都恶心的地方,她决定辞职,而老板非常生气,撂下狠话:你可以走,但工资一分都甭要。姜萍有自己的原则:工资我可以不要,但我坚决不会留下。
离开了幼儿园,姜萍在这个城市里两眼一抹黑,她又失业了。
一天在跟房东聊天的时候,房东的一句话点醒了姜萍:你在老家不是做幼儿教育工作吗,现在北京对这种人需求量很大。你可以到有钱人家里一对一辅导并照顾小孩,挣得也不少呢!
对于家政工作,姜萍觉得有些接受不了,自己是一名正规的幼儿教师,去做家政服务,听起来就跟保姆似的,太没面子了。然而,囊中羞涩的姜萍,最后在经济压力下决定试一试。
从2005年到2010年,姜萍在北京一共辅导了5个小孩,其中两个中国儿童,还有3个是外国儿童,开朗热情的姜萍和孩子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工作之余,姜萍还在北京“在行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成立了北京“姐妹艺术团”,自己担任团长。没事的时候,姜萍会和自己这60多个姐妹一起排演节目,宣传公益。他们还参加了2010年以“北京爱我,我爱北京”为主题的“北漂春晚”。
然而,即便表面上过得也算光鲜,姜萍的心理落差一刻都没有消失过——在家政服务这个行业中,自己始终是一名被雇佣的“下人”,雇主表面上不说什么,但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这个群体。为此,姜萍感觉十分迷茫。
2010年,老家的一位好友邀请姜萍回去合办家政公司,而那时正好赶上“逃离北上广”的浪潮。
姜萍游说自己: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了,没有归属感。加上家里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还是回去吧!最主要的是,自己现在的工作并非长久之路,只有创业才能改变命运……

小城才能看到希望吗
第二年3月,姜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回到南方小城后,姜萍在很长时间里始终放不下对北京的眷恋。
她将对北京的那种不舍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积极投入到了筹备公司的运作中。想着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能经营起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姜萍也慢慢地释怀了。
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座小城,办事情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这里的思想观念很固守,开办公司需要各个部门的盖章,为此,找关系、送礼品,姜萍搭上了自己很大一部分积蓄,即便是这样,最后还是有好几个章没有盖下来。
姜萍感觉太累了,心累!她不明白,为什么办个事情要这么难呢?
最终,开办公司的事情还是搁置了下来!
一次不成功的创业让姜萍认识了什么是“小城市的熟人社会”,小城市犹如一片更小的池塘,每一条大鱼小虾都有自己的狭窄水域。拼关系、拼人脉真的很明显。
姜萍再一次迷茫了!
此时的姜萍对于人生的种种假想,始终停留在对未来的考量上。即便是北京浮着白沫的自来水,即便是挤不进去的地铁,即便是买不起的房子……姜萍还是思念,思念自己的艺术团,思念北京的姐妹们,思念曾经在北京的每一分每一秒。

“灰溜溜”地返回京城
直到2011年9月,当很多在二三线城市工作不尽如意的人们陆陆续续返回北上广时,姜萍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姜萍决定重返离别了近两年的北京。“灰溜溜的回到了北京。”她这样形容自己。有时候,姜萍也会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但是为了自己的明天,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回到北京的日子,生活和工作上依旧面临很多问题,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但是姜萍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目前,她正在跟一个“海归”朋友合作,着手在北京成立一家“涉外家政公司”—— 一方面自己对幼儿教育工作有着浓厚的感情,另一方面自己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她希望自己以后能真正成为一名家政行业的管理者。
“一步步的行走累积成旅途,一页页的阅读累积成思想……为了理想,我可能走了更多的路,甚至是弯路。但生活,就是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去锻造与历练。北京,是追求梦想的地方,即使没有裙带关系,这里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望了望窗外,姜萍的语气温暖而坚定。


深度对话:
特邀专家 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教授

记者:针对“重返北上广”这种现象,很多人被贴上“逃”的标签,您如何解读?
祝卓宏: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生活变化是一种面对现实,理性勇敢的奋斗,而不是承认挫败后的无奈无序的逃离。当然,有一部分人是迫于生活压力,采用了一种“逃离”的策略以获得喘息的机会,也有一部分人对现实不能清楚认识,对复杂环境难以适应而选择流动来应对。其实还有一些人在压力面前变得情绪沮丧、丧失斗志,他们连逃离的勇气都没有了。
从压力与应对视角来看,每个人在压力面前都是这样,要么战斗、要么逃离、要么变得麻木。对那些不断流动的人,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试想,多少人已没了改变的勇气?

记者:在“离开”和“返回”的背后,是当代“北漂”群体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心态?
祝卓宏:这两者确实不一样:应该说“离开”的人更加现实,“返回”的人更加理想。因为“离开”意味着回避一线城市的各类压力,放弃原有的一些梦想,用更现实的态度追求生活的安定,而“返回”行为意味着重新面对原来的压力环境,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理想来支撑。
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每个人根据自身能力、性格、对环境的判断,在人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所采取的艰难转型,都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压力。返回的人们体现了更大的勇气,因为他们需要更积极的心态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坚持下去。

记者:很多人似乎都想要跳出当前生活的“围城”,从心理学角度来谈,是什么支撑他们做出选择和改变?
祝卓宏:一个人放弃一线生活,一种是迫于压力、理想破灭、因沮丧而逃离,还有一种是经过理性权衡,而采取的积极策略。
从选择行为角度分析,我们做出的选择,有理性的,有非理性的。其中对非理性选择我们需要警惕。判断理性与否的标准是,在做选择时,是否对自身及环境信息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出符合人生价值取向的判断与选择。我们很多人在做选择时很容易受到过去创伤经验的消极影响、人际群体动力的影响、环境的刺激与暗示、当时强烈情绪的影响等。因此在做选择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记者手记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混在大城市,还是呆在小城市?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
大城市有梦想,有激情,有繁华,但相伴的也有拥挤、重压和寂寞;小城市有亲情,有安逸和从容,但相伴的也有单调、世故和人情。选择的标准很多。其实在繁杂的选择标准之中,只要把握一条就足够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想要舒适安逸平静的生活,你就要选择熟悉的家乡小城,享受亲情的同时,你也要做好“拼爹”的准备……想要靠自己,“一辈子总要做点事情”,你就要对大城市不离不弃。
采访中,一位刚逃回北京的朋友不无感叹:家乡小城的安逸,一切都已经固化,人情关系令人窒息。我宁可一辈子在北京混,哪怕最后仍买不起房子,但我无愧于青春!
试卷上的选择题,如果选错了,我们可以推倒重来,但生活的选择题,如果选错了,我们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逃离还是逃回,是一个慎之又慎的问题。
因此,无论如何选择,只有那些永葆激情、坚守梦想、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当中真正立足,才能实现梦想,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刊记者 陈业雷

《科学新生活》第661期 特别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19 13:22 , Processed in 1.2483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