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30|回复: 2

[教研] “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践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 07: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践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穆耕森
“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践研究”为江苏省第九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JK9-L001 ),该课题于2012年2月正式获得立项,2012年8月开题。两年多来,历经前期调研、理论学习、开题论证、实践探索、中期评估、阶段反思、研讨总结等活动,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顺利进行。累积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有研究后的困惑。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缘由
(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改理念的关照下,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形式,团体训练以其活泼、有趣、热烈、积极的活动形式和富于变幻的组织形式,受到学校心理教师的青睐,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开发的一个独特视角和有益补充。学校的团体心理训练与发展性小组咨询(一般8至10人)有着很大区别。团体心理训练能容纳适应50人左右的一个大组,这与学校班级制的运行结构非常匹配。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的训练团队最能反映班级的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及不同年级所出现的问题,而且能快速建立一个坦诚、相互信任和安全的多维人际互动的环境,使学生们在群体互动条件下亲自体验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会掌握多种正确的社会交往规则和技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当前心理辅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团体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团体活动,引发团体成员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巩固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心理训练可以帮助团体成员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等,还可以促进团体心理气氛、士气、凝聚力等朝积极方向发展。相对于个别咨询被动等待、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不足,基于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训练积极干预、受众面广、形式多样、效率高,更具实用性。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由个体辅导向团体辅导转变,由治疗性向预防和发展性转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校深化研究的必然
团体心理训练是我校的一项心育特色,本课题的提出是全体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系统梳理心育智慧的一次深入探索。
我校心育组教师多是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心理健康教师等,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次参加过省、市、校级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训练,充分利用每年五月举办的心理健康节、高一新生入校的班集体凝聚、高考前夕的高三团体辅导等时机,进行学生团体心理训练,现已形成了一系列学生自信心训练、接纳自我训练、亲情联接训练、人际关系训练、考前减压训练等特色训练项目,并每年为雨花区心理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思考。我们认为由治疗性的个体辅导向预防和发展性的团体辅导转变,已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与工作重心。而且学生团体辅导能够解决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悦纳、增强学生自信心方面,对教师们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于是在学习借鉴了一些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每年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在2011年8月申报了《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2012年2月获得立项。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训练:是团体心理辅导中以激发潜能、超越自我为目标的一种特定训练,实施中也称为“拓展训练”或“成长训练”。属于团体心理辅导中“成长性”的范畴。
    团体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团体活动,引发团体成员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巩固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团体心理训练的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等特点,其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讨论会、辩论会、野外训练、学农,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所主张的观念、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和传统的德育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它所产生的效果也与传统德育的效果大相径庭。
团体心理训练的特征:
1) 有一个设计好的结构,即运作模式。
2) 以团体活动(游戏、事例等)为载体,进入非个性化游戏角色中。
3) 赋以一些美好的活在当下、接纳自我的理念。
4) 人性真情的共性流露。
5) 带领者需要一定的明星特质和烘场(控场)经验。
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帮助团体成员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等,还可以促进团体心理气氛、士气、凝聚力等朝积极方向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依靠辅导员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体成员在自觉、主动的参与过程中领会、体验,提高认识,进而不断的开发自身潜能,达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群体动力学理论


“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220.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经验 1 点, 开心果 1 个, 好学币(HXB) -3 元

售价: 10 个开心果  [记录]  [购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3-29 16:06 , Processed in 1.2372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