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63|回复: 0

[教师] 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俞国良教授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 11: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作为研究者,您对“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的说法怎么看?
俞国良:我同意。尤其对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后果,我认为说得很对。因为一个社会中各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提倡心理健康,不仅在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更是立足于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学校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德性修养。心理健康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您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面临多种心理危机的关键期。”请问您说的这个时期的“多种心理危机”主要指的是什么?
俞国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但我认为7-18岁更为重要。因为进入幼儿期(约3-6岁)以后会出现大量的心理行为问题,即跨入所谓问题年龄时期。这是一个“半成人”的学习时期,也是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敏感期,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疾风骤雨”的心理危机多发期,许多父母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在这个时期,他们独特的个性正在形成,对人对事都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并处处要表现出自己的意愿,渴望摆脱父母和成人的庇护而独立行动,但又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倔强、逆反、不服从、情绪激动、易发脾气等,这些都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多种心理危机表现最明显的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如行为问题、品行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社会上统称为“问题学生”,学者们则称之为“异质群体”。正是因为“问题学生”作为一个“异类”,他们受到消极评价较多,更易受到忽视或拒绝,往往被人扣上“问题”的帽子。但不可讳言,他们确实具有独特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例如,智力发展滞后,存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数学学习等方面的认知缺陷,从而造成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落后、学校处境不良的情形;同时伴随着诸多的情绪困扰或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容易冲动、好攻击、不合群、孤僻、敷衍、责任心弱、自制力差和敌对性强,以及违纪、说谎、逃学、打架等。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酿成大错。
记者:这些问题确实给不少家长带来无穷的苦恼。那么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应对危机方面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俞国良:问题学生的内心非常自卑、冷漠甚至敌视,这种情绪或人格上的缺陷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往往不表现出来。在心理学上,这种人群称为“心理障碍症候群”,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蠢蠢欲动。因此,对问题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体验到积极情绪,树立学习自信心,重塑良好的学习品质,把学业失败的经历转化为学习动力,营造自我激励的心理环境,逐渐实现自身的转化。因此,针对问题学生的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就显得非常必要。
记者: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俞国良:新时期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是以课堂学习知识为主、以教材内容为本,还是从体验中学习,以过程为本;是圈在教室中听、记、考试,还是走出教室参与生活大课堂且自己计划和评估;是强调身份按部就班,还是不重身份换位思考和启发讨论;是学用脱节,还是学以致用,直面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显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做法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灌输给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即使搞一些相关活动,也是本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试图让学生受益,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在一些学校的心理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门面工程”的现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有待完善。应对上述挑战的方法之一,便是倡导“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记者:您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为什么大力倡导“自主自助”?怎样实施“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
俞国良:所谓“自主”是指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做主、自己负责;所谓“自助”,是指自己动手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服务。
倡导这种教育的理由之一:学生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甚至“新世纪后”,非常强调张扬个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和困难说给老师听,而更愿意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由之二,由于编制、职称、工作量、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妥善解决,致使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艰难、生存境况不佳、队伍稳定性低。尤其在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重,此种情形更为严峻。如果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窘境。
理由之三,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虽然各地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了心理咨询(辅导)室,但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表现为课程设置和管理比较随意,心理咨询室建设和使用不够规范。此外,上述途径都离不开教师且受其能力和水平的制约。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趣(形式活泼有吸引力)、有力(触到痛处与其心理需要紧密结合)、有用(简单易操作和使用)和有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人大心理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制了一套融“学”、“知”、“评”、“助”为一体的心理健康自助仪和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该系统经过在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三里屯小学和浙江、河北等地100多所学校的教育实验,反响不错。
心理健康自助仪以计算机硬件、内部配置、数据库和用户界面为支撑,以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为核心。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包括知识自助系统、自测系统、评估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自测心理状况,正确评价自己,还可以帮助家长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实现便捷的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合呵护培养计划。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宋晓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4-28 04:15 , Processed in 1.1788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