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41|回复: 0

[资讯] 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专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 12: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每一个孩子心里都充满阳光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专访
2012年12月,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此,我刊就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相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
1.自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那么,在这十年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2年到2012年,在这十年间,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加强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加强了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三是加强阵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网站及心理咨询热线”相互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四是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以活动课程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共同完成的协同教育模式;五是加强社会合作,逐步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从全国来看,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很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缓慢;一些地方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心理辅导室等必要的活动阵地,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一些地方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非常缺乏,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够;一些地方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2.怎样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重新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各地广泛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心理学的新发展,原指导纲要的有写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实践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来看,当前,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及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家庭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
从教育发展来看,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已进入攻坚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也已经步入快车道,更加需要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更加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需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
从学生成长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从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来看,这十年,心理学的一些新的科学的思想、知识、理念和方法正在逐步影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纲要中需要加以明确和引导。近年来各地各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好经验和做法,也应该以适当的形式加以总结和推广。
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使其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实际,使其更加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更加有利于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有利于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3.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哪些亮点?
与2002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相比,新纲要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一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要立足教育与发展,重在预防和危机干预。
二是明确了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条基本原则,即“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三是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即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四是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做了新的规定。明确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课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以活动为主,防止学科化倾向。明确提出要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共同解决好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是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要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六是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要求每一所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扩大专职人员比例。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强调了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七是要求各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除了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中小学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外,还要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
八是对中小学各学段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和初中、高中阶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内容标准和具体规定。

4.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面临怎样的工作任务?应该怎样去合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刘利民副部长在2012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号召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专家根据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做好相关工作。
地方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工作机制,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督导检查。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要加大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逐步解决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中小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和与社会的合作,联合各方力量积极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活动,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要主导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分局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指导纲要规定的教育内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面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全体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心理品质影响和教育学生。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自觉结合各学科教育教学特点,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5.下一步教育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指导纲要,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
一是在2012年已经评定的2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后续的示范区评选工作,示范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
二是计划在2013年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评选工作,推动各地将指导纲要中的有关具体要求落实到基层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三是着手研制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尽快出台相关规定。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检查,教育部将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检查。

6.在新时期新阶段,请您对广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点希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都应该主动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心里都充满阳光!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2 14:45 , Processed in 1.1455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