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26|回复: 0

[论文] 试探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芜湖市镜湖小学叶 媛 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15: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探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
叶媛媛
(芜湖市镜湖小学,14083061@qq.com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发展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而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成因
引  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发展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而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抵触的社会体验。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并不是态度引导的必然结果,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倾向,只有当外界引导在引导者、引导内容和形式以及引导情境等方面具有某些消极的特征时,才可能诱发对象产生相应的逆反心理。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不和谐乃至对抗冲突呢?教育者又要如何寻求调适逆反心理的对策并对其进行合理地引导和利用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正  文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就环境条件而言,青少年还处在中学求学时期,都体验着性成熟的冲击,因此其心理发展是多姿多彩、动荡不安的。所以各路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如霍尔认为青少年时期是“疾风怒涛”的时期,是矛盾的情绪激烈动荡的时期。[1]皮亚杰认为青少年期即形式运算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喜欢推理,且考虑问题的可能性先于考虑问题的现实性。[2]斯普兰格认为,青少年期最显著的特点是闭锁性,失去了童年的直爽、坦率……但在另一方面又有着希望被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3]上述各心理学家虽各执一言,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可见一斑。心理学研究表明,10岁以前的儿童的心理是相对平衡而稳定的,但在11、12岁以后这种整合完满的模式开始被打破。人到少年,进入了身心发展最剧烈、最有意义的时期,经历着人生的第二次诞生。[4]精彩诱人的世界让青少年急不可耐地想要挣脱开父母的“束缚”,飞离家庭的小巢,其心理上所承受的疾风骤雨般的变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逆反心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涨期。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意思是“反对癖、消极主义、违拗、抗拒症,否定态度、反对倾向”。在意大利文中negativismo则是指“a【心】【医】违拗症、b否定态度”。法语中negativisme一词也是指“违拗症”。可见逆反一词最早是病理心理学的概念。[5]
在发展心理学中,逆反是指“人生的某些阶段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不协调性或衰退性,所表现出的某些被认为违反常规的心理和行为”,“青年自己安排生活的迫切愿望——决定要穿什么、要去哪里、要从事什么活动、要采纳什么社会准则等——往往与父母所习惯的既定的权威作用相违背”。 [6]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定义:“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7]另有定义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对抗行为。”在理解逆反这一定义时,我们必须把握:
第一,逆反心理不等于逆反行为。逆反心理属于对抗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属于一种非常规的态度逆向反应。逆反心理虽然可能与一定行为相联系,但不能将两者简单对应起来,性格内倾的人善于克制自己,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即便在特定的情景刺激下产生逆反心理,很多情况下并未能转化为外显行为;此外,逆反心理虽然必须在一定的情境压力下产生,但是,如果外界压力过分强大,已经形成禁令条规等明文规定,或者转化为有效的社会反对实力,逆反心理也不易外显。

本文获得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试探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doc

1.65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经验 1 点, 开心果 1 个, 好学币(HXB) -3 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4-25 02:31 , Processed in 1.1661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