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59|回复: 0

[资讯] 安徽创新戒毒管理成果丰硕实行“三分四期”管理模式,创新科研、联调、关怀救助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1 09: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心矫治、教育引导、习艺戒治、戒治管理并举,近年来,安徽戒毒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勇于传承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取得丰硕成果。  打造“三分四期”安徽特色
  10月8日,获得新生的黄山市民丰强(化名)满怀感激的心情走出省南湖戒毒康复中心大门,依依不舍地向送他出所的民警挥手告别。丰强在解戒前3个月时,因表现较好,从该所阳山强制隔离大队转入省南湖戒毒康复中心,开始“回归适应期”的生活,为顺利回归社会做准备。据悉,丰强是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实行“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以来,通过“回归适应期”解戒的第35人。
  今年6月,省戒毒管理局开拓创新,出台《安徽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程(试行)》,规范和统一该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标准,这是戒毒条例实施以来首个省级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范性办法。“三分四期”管理模式在全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全面推行,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得到有效加强,丰强正是“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要求,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严格按照性别、年龄、患病、吸毒类型、戒毒次数等情形,实施分类收戒。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治疗、心理矫治、康复训练和教育指导,变以往的“一锅煮”为分别矫治。按照严格、普通、宽松三个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实行差别处遇,激发戒毒人员自立自强的主动性。按照戒毒工作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实施一般为1个月的急性脱毒、9个月的身心康复、11个月的巩固训练、3个月的回归适应,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现身心康复,增强拒毒能力,顺利回归并适应社会。
  转型发展与社会效益并重
  2008年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司法行政强制戒毒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实施后,我省司法行政机关正式承担强制隔离戒毒收戒任务。我省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正式挂牌成立省戒毒管理局和4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将2个劳教所彻底转型成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专门场所,坚持严格执法,以人为本,建立集脱毒治疗、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于一体的强制隔离戒毒新体系,顺利实现与强制戒毒的无缝对接。禁毒法颁布3年来,截止9月底,我省累计收治强制性戒毒人员8150人次,所内戒断率达100%。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效益。省戒毒管理局连续3年承办全省纪念《禁毒法》颁布实施暨“6•26”国际禁毒日宣教大会。在省会合肥和皖南宣城建成2个禁毒教育展览馆,一年多来免费接待社会各界禁毒警示教育达3000多人次。今年“6.26”期间,与省禁毒委办公室、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珍爱青春远离毒害”戒毒人员校园现身说法活动,在江淮大地巡回宣讲数十场,使数千名青少年学生直接受到禁毒教育。我省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尝试举办“戒毒场所开放日”活动,接受社会监督,展示毒品危害,积极营造“履行禁毒义务 参与禁毒斗争”的浓厚氛围。
 做活创新与实效文章
  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实际成效。省戒毒管理局注重加强戒毒人员身心矫治,全面推进戒毒医疗机构和制度建设。建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标准,以及早锻炼、工间操、健身训练等制度。成立心理矫治中心,精心培养175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辅导,适时开展拒毒技能训练和回归适应考验,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购买医疗康复器械、健身器材、心理矫治设施等,营造科学规范的康复环境。
  “禁毒宣讲团”、“喜庆腰鼓队”、“百人瑜伽班”……日前,一批独具特色、形式多样、富有张力的文化载体活跃在我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这是省戒毒管理局落实“首要标准”、注重教育引导的结果。近年来,该局围绕“启智明礼 励志修身”,坚持开展戒毒课堂化教育,全员组织唱红歌、颂经典、读好书等活动,积极组建文艺队等文娱组织,长期坚持场所文化月制度,科学设置字画作品、格言警句、文明用语,培育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场所文化,使戒毒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做事,学会做人。省蚌埠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张力(化名)说:“我在所里学会了打腰鼓,上个月我儿子来所时用羡慕的眼神看我,我感到很自豪,对今后戒毒的信心更强了。”
  注重突出习艺戒治。我省各强制隔离戒毒所要求凡有劳动能力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必须参加习艺性劳动,建立劳动报酬制度,激励他们磨练意志、砥砺德行、适应社会,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矫正懒散、怕苦的恶习,并将习艺劳动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授之以渔,为他们今后谋生创造条件。
  注重加强戒治管理。我省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纷纷建立电子门禁系统、监控指挥中心等安全警戒设施,完善值班巡查、安全排查、戒情研判、警戒护卫、应急处置、门卫管理等安全制度,规范通信通话、探访探视、所外就医等环节的执法工作。主动配合地方公安机关加强场所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的无毒环境。
  安徽戒毒管理工作还加强科研创新,成立省戒毒康复研究会,定期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课题攻关等活动,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供大量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2010年6月,省南湖戒毒康复中心与安徽知名大学、医院签订协议,共建戒毒科研基地。1年多来,已形成“针灸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等7项科研成果。
  在创新联系协调机制方面,省戒毒管理局对内充分发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双向联系、网络互通等优势,对外与公安、卫生、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合作,促进交流,构建大戒毒工作格局。9月上旬,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座谈会,就分段执行、转所衔接、提前或延长戒毒期限审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感谢所里的帮助,我一定好好戒毒,早日与毒品决裂。”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丁红(化名)感激连连地对民警说。丁红是个单亲妈妈,唯一的儿子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经济十分贫困,儿子面临失学的危险。所里知情后,把她上报至省戒毒管理局,列为共青团合肥市委的帮教对象。这一切得益于省戒毒管理局积极创新关怀救助机制,在今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与共青团合肥市委就帮教合肥籍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签订长效帮教协议。多年来,该局还通过签订长效帮教协议、建立帮扶助困基金、开展阳光救助行动等,对一大批有困难的戒毒人员及其家庭给予法律援助、资金补贴等关爱和帮扶。
  8月12日,合肥市民王东(化名)在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按期解戒。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分局的社区民警当天来到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与王东签订该所首份《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并将王某接回社区进行社区康复,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据了解,目前该所已有15名合肥籍戒毒人员顺利转入社区康复,这是我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强化社会责任、探索与社区康复无缝对接的缩影。
  多年来,省戒毒管理局一直把创新工作职能、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该局大力开展自愿戒毒医疗。14年来,自愿戒毒机构收治住院戒毒人员近4000人,接受省内外戒毒门诊咨询、检测、治疗10000余人次。积极开展戒毒康复工作。省戒毒管理局着力加强戒毒康复机构、基地、社区、制度和机制等“五项建设”,积极打造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安全站”、“中途岛”。截至9月底,安徽累计收治戒毒康复人员547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19 17:14 , Processed in 1.1719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