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48|回复: 0

[杂谈] 点亮心灯,看他们灿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17: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五河县大新镇地处淮河岸边,在五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南望凤阳,西眺蚌埠, 306省道即五蚌路贯穿全境。全镇面积52.8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镇总户数7385户,总人口28618人,镇区总户数1665户,镇区总人口5285人。镇从业人数16441人,从事第一产业11007人,第二产业943人,第三产业4491人(数据来自五河县政府网)。人均土地较少,在毛滩、金台、新北等村,人均可耕土地不到一亩,尤其是毛滩和金台两个村,大部分耕地在淮河大堤内,淮河流域的雨量稍大,庄稼就会被河水淹没。农民仅靠自己的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有90%的农家都有外出务工人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的增加。2010年5月26日,五河县大新镇妇联建立留守儿童数据库,全镇各中小学共有681名留守儿童(数据来自五河县政府网)。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只能在春节期间和父母相聚,有的留守儿童两三年才能与父母见上一面。
  聚少离多的生活让许多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隔代抚养只能解决吃穿问题,对于学习以及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很少有人去关注。于是,有的留守儿童产生了被父母抛弃的心理;有的激化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有的遇到问题需要父母帮助而无人帮助时,产生了孤立无助心理;还有在寂寞的守望中,苦苦煎熬,等待父母归来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爷爷奶奶束手无策,父母则鞭长莫及,无暇顾及。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都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在学生身上留下了烙印,打下了一个个心结,学生纠结、缠绕而理不清,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事物的正确判断。马克思说的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学生也是如此。心理问题还须从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解开心结,打开心窗,让灿烂的笑容再次绽放。
  加强外出打工的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努力转变留守儿童被抛弃的心理感受。几天前,在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后,一位新浪网友留言:“我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当时我想杀的人,就是我的父母。他们外出打工挣钱,我能理解;但是他们把我扔在家里,我至今不能理解。”这位新浪网友的留言恐怕让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难以接受,他的话虽有些极端,却的确代表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产生被抛弃的心理感受,从而恨父母,在留守儿童中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女生。因为一些家长重男轻女,他们会把男孩带在身边,而让女孩子留守农村。尽管很多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的父母半年甚至一年不与孩子联系。大部分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或者让孩子千里迢迢奔赴自己工作地团聚,但是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父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从而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关爱的严重缺乏,是其他教育很难弥补的,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阴影。近年来弑父弑母案件多有报道,恐怕与童年时代的经历有关。
  外出的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写信进行交流沟通,最好每周交流一次,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孩子不闻不问,任由他自由发展,甚至是自生自灭。联系时,不能仅仅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吃穿冷暖,还有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发生的或快乐或困惑的事,分享孩子成长过程的喜悦,担当孩子留守历程的烦恼;同时父母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外酸甜苦辣,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又能理解父母生存的艰难;即使父母远在天涯,他们都会觉得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现在,有的家长只看孩子的成绩,只要现在孩子成绩好,一俊遮百丑,其他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孩子成绩不好,就彻底放弃,从来不到学校关心孩子的表现,家长会、家访联系不上,有的学生教了二三年,从未见过或者联系上他的父母。
  农村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孤僻、焦灼的心理问题。2010年11月19日晚上,大新初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家访活动。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孤僻,内心无助。在大新镇的费府寺村九年级学生费某某家里,一个女孩子,孤零零的生活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空旷的房子在月色下,显得是那么的孤单。我们站在贴满奖状的墙边,和学生聊天,问她有什么希望时,孩子的眼泪“哗”的就流了下来,说“我只想让爸爸妈妈回来带我上学”。她的奶奶带了三个儿子家大大小小共五个孩子,其中两个还没有上学,一个上小学,两个上初中,这样的爷爷奶奶都戏称自己是幼儿园园长。孩子要照顾,三家的房屋田地要照看。对此,我们家访老师只能给孩子安慰。另外在朵水村,我们一直走到村子的尽头,在一个本村老师的带领下,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留守学生傅某某的家。和前面的留守学生相似,一个爷爷看了几个家,孩子既要上学,又要照看家。房屋附近一百五十米内无人居住,房屋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房屋侧前方五十米处是一个水塘,四周都是黑黝黝的。说实话,就是一个成年人,独自一个人住在这儿,胆子小一点的,晚上也不敢出来,一个个子不高的女生,一留守就是多年,真不知道,孩子一个人在一个个漫长夜晚,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灵煎熬。留守儿童的心理能不孤僻吗?当遇到困难,比如头痛、发烧等生病时,怎么办?找谁?他们能不焦灼吗?
  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首先应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让学校比较专业的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上的指导,学习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而且学校是一个相对干净、安全的环境,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这需要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规划,把建设寄宿制学校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加大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力度,加快步伐,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改善住宿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寄宿便利,使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其次,可以尝试建立寄宿家庭,让留守儿童生活在有条件寄宿的家庭里,这只适合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学生到校读书,每天放学后,留守的孩子们就回到寄宿的家庭;寄宿的家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们帮助他们洗衣、做饭及辅导作业,留守儿童也就吃住在寄宿的家庭里。当然,寄宿的家庭工作人员,是能够胜任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能担当留守儿童监护人职责的,并且有足够大的居住空间,一般以退休教师或者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目前,大新镇或者五河县好像都还没有寄宿家庭,这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培育。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有时看见同学有父母在身边呵护,加上学习压力大,又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问题,这在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今年班级有一位女生,父母在街上开了一家家具厂,家庭经济条件很好,自己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又是班长和班级团支部书记,为班级做了大量的工作,几次考试又获得全年级第一,在班级反而有些孤立。究其原因,竟是因为她太过优秀,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嫉妒。上课时,我对全体学生做了一次心理疏导。我说:“嫉妒是因为别人比你优秀,他身上的优势是你不具备的,所以你的心里产生了不平衡,产生了嫉妒的心理。你会嫉妒某方面不如你的人吗?你好胳膊好腿的,你会嫉妒腿脚不方便的人吗?不会。你每天回家有人为你做好了热饭菜,洗干净了衣服,你会嫉妒无人关爱的孤儿吗?不会。你会嫉妒考试成绩不如你的同学吗?不会,你只会嫉妒成绩比你优秀的人。当你嫉妒别人的时候,是因为你在这一方面还不如别人,你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你所嫉妒的对象,让他来嫉妒你;而不是自己坐在那儿一边生闷气,一边造谣别人,显得小小家子气,甚至沦为小人。当你被别人嫉妒的时候,甚至因为嫉妒而说你坏话的时候,你一方面应该感到高兴,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超越了说你坏话的人,是因为你比他强势,比他优秀;另一方面,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哪方面没有做好,更谦虚一点,会更有人缘和亲和力;而不是张扬,引起更多更大嫉妒,让自己更孤立。”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有话无人倾诉,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倾诉愿望受到伤害,造成心理抑郁;同时每天上学时,耳边少了父母的叮咛,安全意识淡薄。在学校管理方面,亟待配置专业的心理教师,帮助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目前学校配置专业的心理教师有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学校的相关领导(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部门)、班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学、青春期心理学、青少年网瘾心理学等方面。让部分教师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他们的外在行为,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有针对的制定矫正方案,即使不能完全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也一定会对他们有所帮助。这就需要学校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和长远发展规划,同时愿意承担相应的经费。
  留守儿童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出现的,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关注,相信,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均衡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4-28 19:36 , Processed in 1.3156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