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21|回复: 0

[团体] 校园心理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实践探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3 1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使他们产生很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虑,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倾诉需求和交往需要,但却不愿主动向他人倾诉,尤其是不愿将内心的想法告诉家长、老师。因此,同伴作为中学生心理上最重要的支持群体,其价值特别重大。诸多调查研究表明,当青少年遇到心理困扰时,知心朋友成为他们寻求外部帮助的首要考虑对象。朋辈辅导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
二、我校以多种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在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为心理辅导站及时提供学生的心理动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作为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存在着局限性。心理辅导是一对一的辅导,它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心理辅导站给心理委员提供的培训是有限的,学生的业务素质很难达到专业心理辅导的要求,因此通过朋辈之间一对一的辅导效果难以凸现。这就要求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多样化。
1.以心理社团为依托,广泛开展普及教育
我校通过社团招聘会、面试等方式,从各班招募二十多名学生组建心理社团。多年来,心理社团开展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心理援助活动:承办学校“心理健康周”;开展趣味心理测验、心理征文、心理小报评比等活动,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心理导航”,坚持不懈地开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传授心理调适技能等工作;编辑出版了心理报刊《心语心苑》;开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空间。
2.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
心理委员是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者,各班挑选一位乐观开朗、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学作为心理委员。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在班内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建议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三、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引入校园心理剧的设想
1.校园心理剧介绍
校园心理剧基于心理剧的理论基础之上,是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在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进而达到宣泄、释压和领悟道理的目的。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够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自我成长。
2.开展校园心理剧的优势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遇到困惑和烦恼时,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地向别人吐露心声。在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主动来求助的学生并不多。如何以一种艺术性的方式帮助学生心理成长一直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课题。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的特点符合我们探寻的心理辅导形式。
校园心理剧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各种角色的内心感受,达到了与别人换位思考的效果,对于解决师生、生生、亲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效果显著。
四、校园心理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我校对校园心理剧的尝试始于心理小品大赛,以“截取生活片段,演绎健康人生”为主题,由学生自编自演,以小品这一载体演绎了发生在身边的心理故事。各班的心理委员担任了督导者这一角色,负责剧本的修改、排演过程中的指导及演出后的分享。
以这一形式开展校园心理剧影响力大,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形成了“关注心理,呵护健康”的良好氛围;参与面较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各班先在班内进行选拔,挑选最好的一组参赛,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心理小品的活动;题材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能引起师生共鸣。如初一3班的《试情百态》、初一5班的《五班之爱》、初二4班的《游戏的诱惑》以及初二8班的《小巨人的烦恼》等小品都是围绕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心理事件展开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学生有较大的触动。
这一成功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校园心理剧的价值所在,于是我们在心理社团中也引入了心理剧,心理剧的编排都由学生合作完成,共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分组,一般为六人左右;第二阶段是撰写剧本,由组员讨论、商量,确定剧本的题材和大致的剧情;第三阶段是删选剧本,这是对剧本进一步深化、细化的过程,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第四阶段是排练剧本,组员分角色排练,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剧本;第五阶段是汇报表演。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以心理剧的形式开展朋辈辅导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从剧本撰写、排练剧本、汇报表演到最后的分享阶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
五、校园心理剧实践心得
1.把好剧本关是前提
剧本是一个心理剧成败的关键。学生创作剧本,可以使心理剧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更有利于把我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趋向融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但学生的创作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始终参与其中,并在剧本的修改上给予实际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请语文老师、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心理剧反映的内容主要是成长的问题。就我校而言,考试焦虑、同伴交往、初一新生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2.注重编排过程,适当加以指导
心理剧的编排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编排心理剧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问题和矛盾投射出来,首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方法,然后教师根据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一过程就是朋辈辅导的过程,也是心理剧和其他小品剧的一大区别。
3.整合体验,巩固效果
学生参与心理剧过程,只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情绪释放后的整理与统合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当激烈的情绪宣泄过后,重要的是能有所感悟,学习以新方式来应对问题,并能将这些经验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心理剧表演完之后,还应增加讨论分享阶段,及时巩固体验的效果,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对校园心理剧运用于朋辈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心理剧活动集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于一体,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反映学生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其特点在于生动、有趣、渗透性强,比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更加宽泛,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在看心理剧戏剧时,是一种主动接受的愉悦的心理状态,剧中人的心理独白,情节的发展,都能引起学生换位思考。这是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都替代不了的。
团体心理辅导课是以心理辅导老师为主导,是师生心理辅导。而心理剧是学生组织、参与整个过程,是生生心理辅导,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更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
心理剧对解决学生人际关系和同伴交往作用显著。学生通过参与演出能有效地提高其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中的悦纳能力。心理剧活动要求与更多的同学配合、面对集体演出、群体间分享,以此为大家提供帮助,这一过程就是提高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同时,心理剧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较真切地体验、感受他人的机会,它是由学生将社会现象与生活经历提炼,思考再现出来,根据自己的体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着重于学生行为的改变和自我感受,这种自发性使学生的感受更真切。
在辅导目标的达成和辅导效果方面,心理剧不及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因为心理剧要突出表演性和外在的形式,因此,问题的解决过程就会被弱化,导致辅导效果不明显。另外,心理剧只能用于解决发展性、公开性的心理问题,因为它要将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而且参与心理剧表演的同学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学生,这就使得它的针对性不强,效果难以凸现。
( 作者:钱筱婷,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4-17 03:05 , Processed in 1.1668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