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会心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19|回复: 0

[杂谈] 关注学生心理 构建和谐课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2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观的最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分的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倡导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我认为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是轻松的、愉悦的,丝毫没有累的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思维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得以升华。构建和谐的课堂可从以下几方面面着手:  
一、课前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为构建和谐的课堂奠定基础  
陶行知曾说过:“如果我们到孩子中间,就会发现他们有能量。而且不仅有能量还有创造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构建平等融洽且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奠定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在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下的学生的学习将是积极的、主动的,其学习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二、课堂导入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兴趣,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搭好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如平淡无奇地进入往往会使学生乏味,激发不起学习的欲望。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可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搭好平台。  
三、课堂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1、课堂教学应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多边性活动,形成和谐、愉悦、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安全、宽松的教学氛围对于实行教学民主和促进教学互动是十分重要的。满堂灌和注入式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被动、紧张的心理氛围当中,进而产生心理疲倦和厌学心理,更无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明确表达自己的真诚与友善,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以幽默的态度和语言,用暗示、提示、激励的方法去化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排除学生学习化学心理上的压力,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应创设情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基础上,情不自禁的被引入到一个新知的探索中,从而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于新知认知的冲动和解决新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着,使人继其志。”我们在教学时,切记给予学生“鱼”,同时授之于“渔”,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而奠基。构建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2. 给学生以尊重、想学生之所疑,是构建和谐的课堂的重要前提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的表现自己的不同,才能使今天的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创设无呵斥、无权威、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会敢于说真话,乐于张扬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才能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课堂上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高明的教师会立即意识到这一点,断然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使学习过程成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是构建和谐的课堂的重要手段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育的艺术,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应采用暗示、点拨、激励等方式给予热情帮助。以便使学生不顾忌对错,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针对教与学的不足及时补偿、调整与改进教学。正如罗丹所说:“美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发现。”教师要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点滴闪光点时,一定要及时表扬。例如称赞:“说得不错”、“你很爱动脑”、“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见地”、 “让我们大家为他们鼓掌”、“希望大家向他学习”等,鼓励“虽然说得不准确,但你很勇敢,没关系再努力”、“老师相信你,再想想” …… 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和赞美。  
有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结果后,不满意学生的结果,对其进行简单的判定:你是不是没有认真思考,以后思考要认真。甚至启发其他同学揭发:他刚才在上课时都干什么了?这样的评价,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感到紧张、焦虑、沮丧,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学生的表述不正确,要帮助他,引导他,不要对他的情感、态度进行批评,因为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靠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主动的内化过程,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和批评达成的。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课堂上的评价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对问题的认识上,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很多成功都是后天的努力。而那些努力的动力就是别人的鼓励、肯定和赞美。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天赋正等待着被你发现。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赏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以平等尊重为前提的,多种形式的对话式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满足感,能切实的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总之,教师应加强学习,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要将“给”变成“导”,“讲”变成“议”,“学”变成“问”,“教”变成“思”,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思维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得以升华。(丁长久)  

来自群组: 蚌埠心育联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俺会心理网 ( 皖ICP备14007449号-5  

GMT+8, 2024-5-2 17:23 , Processed in 1.2838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